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5-21 10:59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金融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董小君: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董小君表示,有效的监管是促进金融创新的制度保障。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在促进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以确保金融系统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应及时加强金融监管,监管、对监管的监管都要“长牙带刺”,及时发现问题并坚决亮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逐步确立起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与安全。另一方面,要以科技赋能促进金融监管创新。在理念上,树立“科技驱动型”的监管思维,利用科技赋能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监管主体需要利用科技手段对各类金融创新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双重目标。在机制上,探索金融科技“沙盒监管”模式,在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间寻求平衡。“沙盒监管”强化了监管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引领、护航和孵化作用,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常纪文:在更高层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认为,在更高层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找准工作抓手和切入点,有序推进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首先要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在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和流域,按照各自的特色、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加强产业协作布局和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持续良性互动。其次要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智慧高效为导向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协同推进城市更新、社区更新、建筑更新,推进海绵城市和海绵社区建设。最后要按照系统思维,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塑造一批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全面展现大美西部壮美风貌、亮丽东北辽阔风光、美丽中部锦绣山河、和谐东部秀美风韵。

  摘编自《经济日报》  

  【任晓刚: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晓刚表示,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要在总结好、运用好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准突破口、着力点,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一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培育创新文化。二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上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和重大原始创新效能。三是要加强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构建区域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加强各区域间交流合作。四是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国际合作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  

  【任保平:着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任保平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效衔接,致力于研发处于国际前沿的原创性核心高新技术。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的产业变革和创新。另一方面,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前沿科技研发及其产业化。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与绿色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有机互动,在条件上要通过科技创新,在过程上要通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结果上则带来绿色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术基础、物质基础和动力支撑。第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加强监管,推动金融系统可持续发展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