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萍萍(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中,“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作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核心举措,不仅彰显了提升文化资源品质的坚定决心,还精确锚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革新方向,是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较为完备的基础上,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关部署,达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目的。
坚定文化自信,实现资源精准下沉。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铸就了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与精神特质,成为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石。一是深化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认同与自豪。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引领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文化发展道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坚定文化自信,以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基层文化建设,根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而真挚的认同与自豪,这种认同与自豪,不仅是对历史长河中璀璨文明的敬仰,更是对民族文化基因中蕴含的智慧、美德与创造力的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凭借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伦理规范和社会制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文化风貌,成为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二是识别具有历史沉淀、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普遍价值的文化资源。历史沉淀不仅体现在文化资源的年代久远,更蕴含于背后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上。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蕴,从基层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发现源自历史沉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在精准送达优质文化资源至基层的过程中,不断提炼经典文献、民俗传统、红色记忆等的时代价值,关注其历史背景、社会变迁以及文化创新,使基层群众更好地理解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影响,自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效应对范围内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挑战。三是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扶持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基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既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有助于激发文化创新活力。通过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强对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或者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基层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以数字文化、网络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使文化资源更加贴近基层生活,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在文化资源产业化、文化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模式,最大化实现文化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确保基层民众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优化服务供给,满足多元文化需求。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提供沉实厚重、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核心所在。一是从源头上丰富文化资源的种类与质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论述与明确要求,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可以确保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同时,推动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为文化服务与产品的多元化供给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提升基层文化空间与文化建设质量。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这包括建设乡村图书馆、便民文化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多样化的文化场所,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会、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可以有效激发群众的文化热情,提升文化素养,拓宽文化视野。但基层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设施的完善上,更应关注文化活动的内涵与质量。这要求在策划与组织文化活动时,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积极引入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百姓生活的优秀文化作品,让基层群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三是提升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格局。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精准对接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群体的文化偏好,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服务,如为老年人增设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为青少年推出科技展览、创意工坊等现代文化体验,从而增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强化数字赋能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搭建线上文化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城乡界限,让基层群众便捷地获取海量文化资源。
规范工作流程,保障文化服务系统运营。规范基层文化工作流程,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统筹兼顾推进基层文化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构建基层文化服务新体系。在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进程中,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是基础保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文化建设的战略导向、核心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基层文化建设有规可循、有规可依,为基层文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指导蓝图。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基层文化能够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为基层文化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打造专业精湛的基层文化人才梯队。加大对现有文化人才的培育力度,通过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传道授业,以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团队建设,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内部沟通等方式,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鼓励基层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文化诉求,建立征询反馈机制,引导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此外,建立健全基层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表彰基金、拓宽晋升渠道等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更多杰出人才投身基层文化建设事业。三是精准实施跟踪问效。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文化设施的使用率、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文化人才的培养情况等多个维度量化评估,全面反映基层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基层文化发展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巡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基层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整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鼓励社会参与跟踪问效,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多元化监督手段,形成立体化的监督机制,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审视基层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坚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