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安排。其中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机遇
精准把握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是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必然要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安淑新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无论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需要农业充分发挥重要基础作用。随着农业生态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数智技术向农业广泛渗透,我国农业现代化逐步由科技化步入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阶段。同时也要看到,目前仍存在农业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相对落后、部分粮农作物和畜禽的育种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需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等重要机遇,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机械化为基础,以智慧化为动力,以绿色化为引领,以融合化为支撑,以强韧性为保障,抓好关键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具体来看,要通过以下方面着力:以农业机械化扩容提质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业智慧化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以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强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互促共进提升融合水平。【详情】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以乡村二产联动一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翁伯琦、助理研究员张伟利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改革所需,也是发展大势。乡村全面振兴,三产融合发展是重要突破口;农业强国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是重要切入点。三产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于实现增产与增收的有机统一,这一过程涵盖要素的优化重组、资源的整合集成、政策的精准对接,从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业实现高质量运营,不断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就需要促进要素的交叉互渗与优势互补。由此,不仅要发掘乡村的多重功能,在绿色创业中持续提升农民收入,还要依靠科技创新,应用新质生产力,优化商业模式与空间布局,积极创造新业态并促进技术集成。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仍较为薄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乡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与企业联农带农的活力有待增强,三产融合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接下来,我们应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因势利导优化构建融合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协同机制,发挥有序链接与优势叠加的作用,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详情】
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关键共识,分析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困难挑战,提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对照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完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全面深化相关改革,优化推进路径,加快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有力有效推进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社会服务新格局。二是要着力强化面向小农户的公益性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注重扶持、帮助处于弱势的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三是要着力精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由市场主导、确定经营性农业服务价格,依托竞争机制调动农业经营性服务市场的活力;政府要在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有效供给主导,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所需基础条件、法制及市场条件提供,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健康发育促进等方面发挥作用。四是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去部门化”。五是着力提高服务质效。聚焦小农户和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健全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相协调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详情】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储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珩在《天津日报》撰文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有四大特性:一是长期性,二是辩证性,三是主体性,四是系统性。围绕党和人民对城乡融合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逻辑主线,坚持“以改革促融合、以融合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注重政策体系集成,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供给力度,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具体来看,一方面,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要聚焦城乡要素配置体制机制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资金流动、金融支持、产业协同,加快实现地位平等的农地权利。另一方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公共资源城乡公平均衡配置。可考虑按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各城区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同步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立横向转移机制,构建人口净流入省份与人口净流出省份之间的横向转移机制,统筹部署全国财政资金。此次,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转移。最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优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帮扶机制。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集聚,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详情】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