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的作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未来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吴付来: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威望和兴衰成败。只有始终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清除党自身的问题,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不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谈心谈话、警示教育、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牢宗旨意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从而深刻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从思想深处提高认识,转变作风,推动党风政风不断向好,更好地坚持人民至上。要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一把手”切实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深化运用教育提醒、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监督检查、严查快处、督促整改、“回头看”等方式方法,不断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从而确保责任落实落地。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不能“马列主义手电筒”只照别人。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身体力行,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
【尚庆飞:文化强国建设要坚持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尚庆飞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使命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将系统观念作为贯穿文化强国建设全过程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要坚持赓续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统一。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以系统观念指引文化强国建设,就要以文化的赓续传承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提,通过创新发展为赓续传承提供旺盛饱满的生命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也才能更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只有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陈光俊: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光俊表示,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从未来产业自身发展的规律看,强化未来产业投入,是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全产业链条的必然要求。未来产业从“播种”到“出苗”,初创企业从“小不点”成长为“大块头”,其过程经历基础研究创新、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用户培育、市场开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创新策源环节,其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所耗费的成本非常高,需要资金密集投入、长期投入。从未来产业驱动经济增长的功能看,强化未来产业投入是带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动了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未来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未来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产业赋能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能够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同时,有效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增强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起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摘编自《学习时报》
【颜廷武:数字技术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颜廷武表示,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并向乡村广泛渗透,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搭起一座“数字桥梁”,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动能。数字技术具有极强的通用性、渗透性特征,这一技术特性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统一的。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城乡要素流动格局、经济联系模式和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系列新变化。通过高效的信息流通和精准的数据支持,数字技术能够促进农产品供需有效对接,将乡村市场融入统一大市场;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产业协作与价值链双向延伸,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发展和深度融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数字技术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其与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的融合发展,带来“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场景创新,促进了城市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数字技术在提高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水平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城乡之间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实现实时共享,让治理的过程更加透明,提升治理效能。比如,浙江通过实施“乡村大脑”项目,打通了城乡间的信息壁垒,为优化城乡治理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