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习近平经济思想、积极促进民间投资、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东刚: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前不久,《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大事。《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教材。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盛磊:积极促进民间投资意义重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盛磊指出,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投资主要精准用于外溢性强、综合效益高的领域,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民间投资占比超五成,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但必须看到,我国投资空间仍然巨大。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充足的要素供给,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向未来,积极促进民间投资意义重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落地,有力支撑经济稳步向好。强化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加速国内产业链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社会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同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至关重要,围绕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投资后劲,着力“开源、畅通、拓渠”。
摘编自《经济日报》
【肖文、潘家栋: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浙江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潘家栋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注入动力,而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只有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才能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处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结合点。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落地,企业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一方面,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直接主体,能够敏锐捕捉到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明确技术进步的方向,降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需求为牵引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企业是市场的直接参与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合作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孵化器、金融机构等主体协同能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而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更好地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此,需要支持企业参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摘编自《科技日报》
【连宏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连宏萍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现代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的直接表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两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契合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度关注新产业、新人才、新动能,强调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绿色优质,同乡村振兴追求产业兴旺、人才支撑、生态宜居的价值意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来源。当前,数据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创新成果在乡村治理、农业育种、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实践上是紧密衔接的。培育和应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实质就是围绕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建立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制和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从实践看,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优化农业要素投入结构,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丰富农村产业形态,四是优化农村治理体系,五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