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民营经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陈文玲: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强调,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与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是同步的,与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同步的,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是同步的,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提高是同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再造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创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共同构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的、充满活力的市场微观基础。因此,必须进一步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力与原动力,使民营经济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微观基础。必须形成一个“机制”让创新的技术和价值被社会认识,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从“认同化”到“商业化”的机制,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可以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从以往简单地只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到可以骄傲地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走出国门。
摘编自《学习时报》
【常青: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常青指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和一项系统工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仅是其内部各环节和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交叉组合,而且与外部的教育发展格局相互影响,包含着深刻的系统哲学智慧。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把握好整体性与进阶性的关系,以整体性为前提,以进阶性为保证。整体性就是全面、全局地关注到一体化内部各要素,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统筹发力,“十个指头弹钢琴”。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不是对某一环节或某几部分的建设完善,而是与之关联的教育要素、资源、结构的整体性推进,实现立体、联动、动态的有机一体化。此外,还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同向同行。从内部结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等都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它们在功能作用和实践方式上角色不同、各有侧重,但又互促互进、协同发展,通过彼此间联动协调共同构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进阶性就是发展地、动态地考察不同阶段的互动衔接,跑好接力。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全时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构成要素因其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而彰显出阶段层次梯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表征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衔接过渡,必须把握规律、协调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陈清:中国让外资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范式的创新样本】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清表示,新时代以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根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间的密切互动、深度融合。实践证明,中国让外资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范式的创新样本。从国际看,中外深度合作打造了互惠典范。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始终坚持拥抱世界,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不仅体现了大国担当,也为全球产业链优化布局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2024年,我国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近6万家,同比增长9.9%。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我国投资设立企业超123.9万家,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4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首,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经济“压舱石”。这种“外国投资+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方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从中国看,外资企业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既带来了雄厚的资本,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有力促进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数据显示,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近7%的就业、1/3的进出口、1/7的税收。2013—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从2015.1亿元增加到3757.6亿元、增长了86.4%,有效发明专利数从7.5万件增加到32.7万件、增长了336%。实践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教授王进认为,10多年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和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理想就是天下大同。《礼记·礼运》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大同思想蕴含了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包含了和平安宁、友爱互助、人人平等以及不分贵贱的美好理想和雄伟抱负。为了实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信心、有责任与世界各个国家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彰显了天下大同的抱负、见利思义的理念、和而不同的追求、亲仁善邻的传统、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传承和弘扬。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共同努力,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廉洁之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陈锐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