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党史研究、汉语哲学、监管机制、数据流通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周良书:党史研究要做到以人为本】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良书认为,在中共党史研究中,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而且要做到以人为本。对“历事者”要有人文关怀,这一点对党史研究来说有特别意义。因为它的研究对象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仅体现在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上,而且还体现在它的各项具体政策中。我们要把这一人文精神,写到党的历史中去,在历史叙事中反映党对人民的这种人文关怀。这种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对党史人物的评价上。即便是对犯过错误的人,党也要求采取宽大政策。宽容而公允地对待党史人物,慎重使用评判的权力。因为过去的人不能替自己辩护,所以我们要主动地走进他们的内心,观察他们的活动,这样才有可能把握他们的真实想法,体会其活动的真实意义。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向上看,而且还要向前看。在这方面,党史研究体现的人文关怀,就是要让它的读者看到伟大人物和革命先驱,为国家为民族效命而牺牲自我的地方,亦能认识到这一批伟人和先驱,并非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对社会要求的感受要敏锐些,想满足这要求的情绪要浓烈些,所以他们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可泣可歌的悲歌和壮举。
摘编自《北京日报》
【彭永捷:汉语哲学是对中国哲学这一概念的正名和澄清】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哲学院教授彭永捷认为,在中国学术界,“汉语哲学”的提出是基于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反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出在“中国哲学学科”:“中国哲学”作为学科,在过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比附式的比较研究工作,却担当了思想文化上沟通当代与传统的最主要学术手段。汉语哲学的提出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中国传统思想在类型上不是哲学的,但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传统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至少从明末开始已经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入成为中国思想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两种思想传统之间的交流和融汇,而不应当是用一种外来的思想和学术传统去取代、终结中国固有的思想和学术传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哲学史只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换言之,如果把西方哲学进入汉语世界的历史作为中国哲学的开端,那么汉语哲学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中国哲学的历史。在此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说,汉语哲学是对中国哲学这一概念的正名和澄清。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振霞: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振霞认为,企业活则市场活,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信心也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形势,需要具备长远视野,系统推进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设,坚决整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科学构建覆盖全面、动态调整的监测评估体系,从根源上解决涉企收费问题,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目录清单时,需关注目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完善性。综合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和动态调整目录清单,及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并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反弹。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实现每个部门涉企收费一张目录清单全覆盖。在事中管理方面,应对收费问题实施长期跟踪,发现违规现象及时加大曝光力度和处罚力度,切实做到将工作细节放到大众面前,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真正的闭环管理,避免隐性收费和“钻空子”行为。倡导运用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手段,常态化、精准化宣传政策是涉企收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大众关注的新增业务收费问题,要按照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工作,加强对新出台涉企收费政策合法性、公平性以及社会预期影响等方面的评估审核。
摘编自《经济日报》
【翟云:加快实现数据流通利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翟云认为,我国积极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极大改变了以往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碎片化”的局面。但从全国整体来看,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数据确权与基础制度有待完善,数据流通与交易机制不畅,隐私保护与安全风险突出,应用场景与价值释放受限。首先,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全链条治理框架。一方面,探索数据确权与产权制度,针对公共数据权属模糊问题,进一步明确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分层授权的产权规则,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产权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创新授权运营与收益分配机制,积极试点“管运分离”模式,适时成立行业性数据运营机构,探索“成本补偿+价值分成”的收益分配机制,在数据开发中架起“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协作桥梁。其次,持续技术创新,破解安全与效率矛盾。在宏观层面,要以数据可信空间建设为契机,加快在企业、行业和城市三个不同维度开展数据可信空间试点。在微观层面,要以可信流通技术筑牢安全屏障。最后,挖掘应用场景,激活多领域要素价值。要牵住重点领域应用“牛鼻子”,如可在医疗、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畅通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助推民生服务提质增效;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加快在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依托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聚焦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数据标准互认,建立跨域数据交易中心,推动区域一体化治理。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