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洁(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近年来,我国夜间文旅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纷纷推出了夜经济促进政策,打造了一批特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同时,夜间文旅经济呈现业态多元化发展、科技赋能趋势明显、文化IP引领突出等特点,优质文化IP已成为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
文化IP是指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能力的文化产品或形象,能够实现与旅游、商业、科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夜间文旅活动的吸引力和附加值,在激活夜间文旅消费潜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优质文化IP能够有效解决夜间文旅产品同质化、体验浅表化、消费单一化等问题,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加持和业态创新,实现夜间文旅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这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案例,如北京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有力带动了周边餐饮、购物、住宿等夜间消费;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灯光秀、实景演出、主题市集等形式再现盛唐气象,成为全国知名夜间文旅目的地。尽管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同质化竞争、文化内涵欠缺、原创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且未来夜间文旅经济将朝着更加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夜间消费场景也将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因此,亟须通过文化IP的培育和深度开发来实现转型升级。对此,应从培育特色文化IP、构建文化IP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推动文化IP与现代科技深入融合、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发力。
培育特色文化IP。深入挖掘梳理本地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进行精准定位,提炼出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IP,并对文化IP的内容创作、商业转化等环节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打造文旅产业标杆项目。
构建文化IP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围绕核心文化IP,促进文化IP与餐饮、零售、娱乐等跨界融合,开发系列衍生产品和服务,形成夜演、夜游、夜宿、夜购等多元化的夜间消费供给体系。同时,着力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夜间消费聚集区。
推动文化IP与现代科技深入融合。运用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智慧化的夜间消费场景,催生元宇宙夜游、区块链艺术夜市、虚拟人深夜电台等新型夜间消费业态。建设基于文化IP的数字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智能化匹配的夜游方案,实现智慧运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文化IP保护机制和产业扶持政策,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文化IP创新基金,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文化IP的开发应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文化IP开发的专业人才培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文化IP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