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旭(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丁乔(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激活教育生态系统的“源细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凝聚教师队伍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在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和纽带作用。通过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引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严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不仅能够筑牢教师党员思想根基,增强教师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能够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坚定政治方向,潜心教书育人,确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正确航向砥砺前行。
拧紧思想的“螺丝”,提升教师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引领,首先要从提升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入手。
首先,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硬功夫,推动学习见“常”更见“长”。高校教师党支部要持续优化“三会一课”学习机制,将其打造成理论武装的主阵地。通过科学规划长期愿景、细致部署短期任务的有机结合,以及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聚焦“经典著作静心学”“在线共享自主学”“专家领航延伸学”“调研实践沉浸学”,推动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与行动自觉,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落地生根,使教师党员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要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梯队成长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新入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以每周一学、每月一党课、个人选学自学为内容的“1+1+X”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计划,构建帮学对子、互学小组,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其次,要在“丰富载体形式”上下功夫,引领学习走“新”更走“心”。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先烈先贤,教育引导教师党员深刻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激发爱国爱党热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一站式”读书班,使之成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主阵地,破解工作难题的大课堂,推动发展的加油站。开发“订单式”微党课,定制新质生产力、绿色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课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组织“立体式”党建实践行活动,通过赴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产业园、社区开展教学科研实践行、文化传承实践行、咨政建言实践行、服务社会实践行等活动,沉浸式“讲活”、体验式“学活”、贯穿式“用活”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员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共融”。
第三,在“智慧聚合赋能”上下功夫,确保学习重“时”更重“实”。立足于集成智慧化党员学习教育基地、规范化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信息化师生理论学习园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党员学习空间”,使组织生活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搭载网页、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化“首页首屏首条”建设,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时政活动,用心用情用功做好宣传阐释,发挥阵地“矩阵效应”,不断树立品牌标识,打造持续稳定、生生不息的可视化“学习生态圈”,实现“天天见、常常新、久久深”,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上紧行动的“发条”,把教师党员的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引领,根本在于把教师党员的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胸怀“国之大者”,涵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情怀”。在风云变幻的当今时代,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民族振兴的希望,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高校教师党员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砥砺躬耕教坛“大德行”。高校教师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教师党员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支部书记的职责范畴和工作考核体系,同时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会,邀请校内外师德楷模分享经验,选树立德树人和卓越育人的师德师风典型,强化教师党员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和优良师风传帮带,引导教师党员将高尚的师德情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广大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争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民族复兴“大使命”。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引导教师党员深刻理解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以教育家为学习榜样、奋斗目标,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更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将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实到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带动教师党员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需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紧密相连,将个人行动紧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铆紧责任的“链条”,提升教师党员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引领,要以提升教师党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为重要抓手。
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党员行为。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不断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教育和实践应用,使高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时刻以党章党规为镜,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高校教师党支部可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党章党规,从而确保每位教师党员都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章党规的精神实质。
严格落实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制度。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自我批评要勇于解剖自己、揭短亮丑,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点真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加油鼓劲的效果。鼓励教师党员敞开心扉,交流思想,经常性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科研工作、师德师风表现、服务师生群众等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走过场,避免“好人主义”和“一团和气”。聚焦问题整改,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落实,确保组织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真效果,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强化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监督制度。有效的政治监督是保证教师党支部政治生活严肃认真、教师党员队伍忠诚可靠的关键。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从提升政治站位入手,明确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监督职责,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督机制。聚焦教师党员的政治表现,重点监督其是否在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网络空间、社会交往中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要结合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监督教师党员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将师德师风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通过定期检查(如听课、查阅教学资料)、随机抽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延伸监督触角。鼓励教师党员之间开展健康、坦诚的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批评、报告,共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肃性。要严肃执纪问责,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对违规违纪问题依规依纪处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本文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24年课题《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