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晓哲(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的新形势下,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加严密的思路举措抓具体、抓深入,方能为我们党更好赢得历史主动。
一
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千秋伟业,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就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回应党在长期执政、队伍壮大以及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形势下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自我革命”。一系列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彰显了我们党求解新时代管党治党难题、回应时代之问的强大历史主动精神。
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本色的战略选择。革命胜利后的长期执政,极易滋生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这正是历史上许多封建政权难以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关键症结。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革命与执政虽各有侧重,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共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进入新时代,要完成好党的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体党员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可以说,自我革命为党的革命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是否具有自我革命精神,成为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革命本色的战略选择,成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
党员队伍发展壮大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主动作为。历经百余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已从成立之初的五十余人昂首迈过上亿党员门槛。历史久、人数多、规模大,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意味着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更加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随着形势任务、外部环境变化和党员队伍自身变化,党内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及时消除各种消极影响,确保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只有通过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有效遏制因党员数量增加、结构复杂变化而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确保全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高度一致,确保无论党员结构如何变化,党的性质宗旨永不褪色,党的肌体始终健康充满活力。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顺应新形势下党情变化的主动作为,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破解自身建设难题的先手棋和主动仗。
肩负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任务,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的有力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意识形态领域较量日趋隐蔽复杂,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确保全党同志在风浪考验中保持清醒头脑,在诱惑“围猎”前稳住心神,在意识形态阵地上敢于亮剑,在复杂严峻斗争中勇于担当,就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唯有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激励党员、干部专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力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伟大实践,方能为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轻装前行、砥砺奋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
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底气在人民,价值取向也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始终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通过不断自我革命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方能赢得历史主动。
以党员干部“不舒服不自在”提高群众“舒适度、满意度”的自律自省之举。壮士断腕、自剜腐肉,敢于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其间的痛苦可想而知。自我革命,必然要求管理严格、监督有力,必然要求立规矩、明规矩、守规矩。规矩是约束人的,规矩紧了,就会给干部带来不舒服。“主动找不舒服”,主动跳出舒适区,这样的自律自省,源于我们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以“舒服和不舒服”的辩证法,教育党员、干部树牢宗旨意识、坚守人民情怀。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才能不断滋养党和群众的血脉深情。自我革命是在以主动省察、刀刃向内的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我们党初心不改、信念不变。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使党得到革命性锻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
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回应群众关切的深得民心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以作风建设新气象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精准锁定群众反映最强烈、感受最直观的作风顽疾,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真正遏制住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精准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主动接受人民评判的筑牢公信力之举。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我们党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有言必行、有诺必践。对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逐项问题解决、逐个领域规范,有力消除许多过去积重难返的现象,充分证明我们党是认真办事的、是能办成事的。我们党以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和深化作风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主动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解与信任进一步加深,党的公信力不断筑牢。
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用“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高度概括新时代以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以自我革命赢得历史主动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更好地把握自我革命与历史主动辩证统一的深层逻辑,积极探索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新理念新办法新手段,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不断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在适应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更好赢得历史主动。
既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又要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伴相随、互促共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执政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更好肩负起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党的自我革命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自我革命并非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要针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新要求来谋划党的自我革命,在伟大社会革命中锻造执政党强大的实践引领力,用伟大社会革命发展的新成果来检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使党的自我革命更好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实践。
既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又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从严监督执纪”这一党的自我革命的利器,“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重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前哨’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勇于自我革命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内在一致、相互贯通。百年大党要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实现人民监督和自我监督的有机结合、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的有效贯通。一方面,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党内监督体系,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要认识网络传播规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善用辩证思维,统筹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既要注重重点突破,又要带动整体推进。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只有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自我革命才能不断深化。应坚持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把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统一起来。党的自我革命是一项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存在着“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从抓作风建设入手,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突破,正是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着眼于大、着手于小,从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勤俭节约等具体方面切入,每个领域都明确了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不仅规定了不能做什么,更明确了应该怎么做。这就有效避免了“搞大呼隆”、“眉毛胡子一把抓”,减少了“大概率”、“差不多”、“原则上”等作风问题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作风建设精准发力、成效显著,并由此带动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整体推进。从关键少数到绝大多数,再到全党全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展现出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注重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的历史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