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于8月、9月率中央代表团分别前往拉萨、乌鲁木齐,同西藏、新疆各族同胞共同庆祝盛大的节日。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西藏、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在听取两地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并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六次和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民族工作、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牵挂在心,倾注大量心血。在湖南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在贵州,强调“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青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世界屋脊到黄土高原,从西南山寨到天山南北,从北国边疆到南海椰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体察群众冷暖,引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当前,党的民族工作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民族地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相对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新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要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在民族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历史性提升。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当前,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但有些地方不同民族的群众之间因为语言文化、风俗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的误解、矛盾、纠纷仍然存在,社会上特别是互联网上也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我中华的种子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下,现行标准下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如独龙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同时也要看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教育水平滞后及产业升级困难等问题。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是纯粹单一的,每个民族都通过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共同性,不断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民族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比如,在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拉萨八廓街周围,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大院现在有100多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人们还形象地说,四川麻辣烫“烫”到了边疆,新疆羊肉串“串”遍了全国。但当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还存在制约因素,一些地方部分民族“交”而未“融”、“融”而不“深”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荣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