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开年以来,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取得实效。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光明网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推出“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系列视频,聚焦九项重点任务取得的成绩与发展新机遇,解读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向新向好的动力来源,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本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解读“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倪鹏飞。“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相信很多网友对这句网络热梗都非常熟悉。许多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朋友,或许还经常在假期携家带口或者约上三五好友,自驾来河北游玩。对大家来说,这种短程出游既能避开北京的旅游高峰,又能拥有全新的视觉盛宴。对河北来说,凭借“近”和“美”的优势,分到了首都的客流,做大了文旅“蛋糕”。北京和河北这对邻居,实现了优势互补、牵手共赢。这就是区域协调发展、“1+1>2”的规模经济红利。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要理解区域协调发展,就得先看明白我们的国情。俗话说,五指伸出,各有长短。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等先天条件千差万别,后天的成长也就自然有快有慢。比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有的地方跑在前面,有的地方在奋力追赶,有的地方还在努力摸索。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优化生产力布局,我国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东中西部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再到省内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方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邻里间”携手并肩、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奔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换句话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京津冀地区,北京这个超大城市选择了减量发展,向天津、河北输出产业,带去技术。北京“瘦身”更健康,发展更优质,天津、河北“吸纳”营养后茁壮成长。这个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已经达11.5万亿元,11年来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在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市间的交通网络越织越密,核心城市已经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深圳的上班族下班后就能去东莞品尝特色美食 ,佛山的市民可以轻松前往广州观看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唱会。在长三角地区,各地区各部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共同打通数据共享、标准协同等诸多环节,推动了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医保“一卡通”为例,江苏苏州的居民到上海求医,跨省就诊无需办理手续,从挂号到缴费,都可使用医保卡直接结算。
我们可以看到,画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同心圆”,是多方协同、多点发力、多维推进的过程,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加强联动,共同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壁垒,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在地区协作中实现扬长补短,形成协同优势。今天,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区域协同发展的势头更加鲜明,已经和正在培育出更多增长极和动力源。
进一步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一是要完善协同的公共产品,加快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二是增强协同的市场力量,共同制定和落实协同发展的负面清单,共同签约并履行自律协议,尤其要放权让利于市场主体。三是算清协同的经济账目,区域协同需要公共产品的共同提供、产业的共同招商、生态的共同保护。因此,要建立公平的成本分摊、收益分享和损失补偿机制,同时要更加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精确测算相关主体的前期成本和后期收益。
相互借光,彼此照亮。我们坚信,只要各地共同谋划、分工协同、同向发力,一起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将越走越宽。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开大门走大路,发展自己惠及他人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破题!平台经济走出“成长烦恼”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中国消费赶“潮”迎“新”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民生向暖,底色更亮底气更足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从一部手机看“世界工厂”创新蝶变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风险化解了,好日子就稳了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以发展含“绿”量提升经济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