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旅游新活力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旅游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11-19 09:20

  作者:刘春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

  如今,每逢节假日,越来越多人选择远离喧嚣的都市,前往各具特色的小城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凭借烧烤火“出圈”的山东淄博、充满独特风情的朝鲜族聚集地吉林延边、“没有一个人能空着手走出去”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正以“黑马”之势走进大众视野。而在延安,南泥湾的稻田里,游客们挽起裤脚体验割稻子;金延安景区的安塞腰鼓震天动地,非遗展演让红色记忆鲜活如初——这座曾经以革命圣地闻名的城市,正通过为红色文化注入时代温度,开启一场从精神地标向深度体验地的深刻转型。

  近年来,中国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成为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同比增长18.0%。国内居民出游花费4.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5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文旅产业增速跑赢GDP增速,从一种边缘性、配套性的消费活动,跃升为拉动内需、优化结构的关键力量,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是需求侧嬗变、供给侧革新与宏观环境赋能三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构性转变。

  小城旅游的异军突起,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图景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标准化、同质化的旅游产品渐显疲态,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沉淀着历史厚度、散发着生活温度的中小城镇。小城旅游的活力焕发,绝非简单的资源开发或市场促销,而是一场关乎文化主体性、发展范式与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

  从景观消费到意义追寻

  很多小城能够脱颖而出,其核心驱动力就在于完成了从提供景观到提供“意义”的价值跃迁。以延安为例,其旅游发展超越了将革命旧址作为静态文物进行展示的初级阶段。它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活化”与“温度化”。

  例如,在南泥湾,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旧址参观和图片展示,而是通过打造大生产生活沉浸式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割水稻、共同唱响《南泥湾》等活动,使抽象的精神转化为具身的、可感知的共情体验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叠印。

  延安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生活载体,开发出走进梁家河等体验式研学项目,让游客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与窑洞中,切身感受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理解一种信念的力量。

  此外,延安鼓励和支持以当地民众为主体的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非遗展演,这些不是程式化的表演,而是民众情感的自然流露,是红色记忆在民间艺术中的鲜活延续。

  延安的实践表明,从旅游到文旅,文化已成为核心竞争力。将宏大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可共鸣的生命叙事,才能实现从政治符号到精神家园的价值升华。

  从单体突进到系统协同

  每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活力焕发不能依靠某个景点的单点突进,而必须致力于整个产业生态的系统协同。这包括业态的协同、区域的协同以及数字与实体的协同。通过构建多元、互补的业态组合,营造一个完整而独特的消费与生活场景,能够产生“1+1>2”的聚合效应,极大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和滞留时间。

  一方面,需要具备区域协同的视野。单个市县的力量终归有限,嵌入一个更大的区域旅游网络是明智之举。例如,延安联合榆林、铜川及甘肃庆阳等地,打造“陕甘边红色文化走廊”,串联吴起长征胜利纪念园、照金革命根据地等资源,推出跨省研学线路。通过串联成线,形成红色圣地和黄土风情黄金旅游带,共同做大区域品牌,避免同质化内耗。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服务于深化体验。智慧旅游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大数据精准洞察需求,利用社交媒体讲好本地故事,通过VR/AR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游客提供行前、行中、行后的全周期、沉浸式服务。

  技术的底色,始终应该是人文的温度,其目的是引导游客从“看过”走向“懂得”,从而建立与目的地之间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从单向输出到情感共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旅游的传播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过去依赖传统媒体、单向输出的宣传模式,已难以触动日益注重情感与体验的现代游客。新媒体平台的崛起,让更多小城被看见,也提供了更多小城美景和文化精准触达、沉浸叙事、情感共鸣的全新可能。其核心在于,将休闲氛围与情绪价值作为传播的主要内容,通过具身化、场景化、互动化的方式,构建游客对目的地的情感认同与出行冲动。

  因此,小城市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不应停留在景点展示与口号宣传,而应致力于打造具有“松弛感”与“治愈力”的内容场景。通过短视频、直播、Vlog等形式,呈现小城慢节奏的日常生活:晨雾中的古镇早市、黄昏时分的稻田漫步、夜晚巷弄里的民谣弹唱……这些内容并非宏大叙事,而是碎片化、生活化的瞬间,却能有效唤起都市人群对“逃离压力”“回归本真”的强烈渴望。此外,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用户共创机制,鼓励游客分享其休闲体验与情感故事,使传播内容从官方讲述转向民间表达,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新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构建各地区旅游人格化IP的重要载体。通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形象——如治愈小城、文艺古镇、红色初心地等,并持续输出与其调性一致的内容,能够逐步在用户心中形成鲜明的情绪标签,使其从地理名称升华为具有情感温度的精神符号。

  总之,未来的小城旅游发展,应摒弃盲目模仿大城市的规模崇拜与硬件竞赛,回归本土、回归人文、回归社区,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浪潮中,勇敢地守护并激活那些独一无二的地方性,从而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书写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篇章。这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更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深远实践。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传承延安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国际地位何以实现百年跃升

  【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红星照耀青春路: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与青年表达

【理响中国·薪火“燃”青春】“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旅游新活力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