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养老保障、公共文化空间、区域协调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田轩:加快推进养老保障的金融支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轩指出,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正式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试点期限3年,并提高符合条件的理财公司募集资金规模上限。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更是畅通居民储蓄向长期养老投资转化的关键抓手,从政策层面为养老理财市场“松绑赋能”,也为构筑稳健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国养老理财的发展脉络,始终遵循“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创新驱动”的路径,此次全国扩容正是这一进程的关键跨越,破解了此前流程长、操作繁琐的衔接堵点,既提升了效率,也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养老理财产品的形态创新与服务升级成为我国养老金融行业深化发展的核心方向,其中,“长期化”导向与“普惠性”特征尤其突出。产品创新始终与资金投向协同,养老理财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形式深度参与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及康养产业,既赋能银发经济与实体经济,又依托金融科技强化穿透式风控与投研能力,在保障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释放中长期资金活力,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摘编自《经济日报》
【陈庚:积极培育多元业态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庚指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涵盖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多种形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部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存在多元业态融合不足、效能不高等问题。积极培育多元业态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元业态融合并非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突破物理与功能边界,在社区、街区、商区等公共区域进行文化内容与相关产业的灵活嵌合和有机组配。多元业态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保障基本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融合与嵌入文化服务、创意生产、休闲消费、社会交往等多重功能,逐步改变“功能单一、服务静态、业务分割”的传统模式,构建开放多元、体验丰富、服务优质的文化空间新形态。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期待已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精不精”,要加快培育多元业态融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摘编自《人民日报》
【裴广一: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裴广一表示,区域协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空间和多样化应用场景。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不同区域资源互惠共享,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一方面,各地基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差异,在产业发展中形成合理分工与高效合作,推动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体系,这不仅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也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壁垒,城市群、都市圈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加快互联互通,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与高效配置,有效降低了企业在跨区域经营中面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了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创新资源跨区域共享与联动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泽坤: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泽坤认为,“十五五”时期,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大国博弈加速向科技领域延伸,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命门”。当前突出问题是部分领域“卡脖子”风险依然存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从理论视角看,这一目标体现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大论断的深化。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追赶,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重构。必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在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战略突破路径在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关键领域,实施全链条攻关,力争取得决定性突破。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重要的是,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形成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格局。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罗之颖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