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康慧珍) 7月16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工程第74场活动在河南淮阳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金民卿作题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讲座,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土壤和重要方法。”讲座伊始,金民卿直切主题,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实践。因此,“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一定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在金民卿看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发展经验。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一方面不断总结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思想文化提升,另一方面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在差异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造就了绵延数千年未曾中断的中华文明。
“传统文化发端之始就是由多种思想差异融合而成的”,金民卿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不断同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创新发展,并在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结合中实现新的飞跃。为此,“我们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全盘古化,而是要立足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赋予其时代价值,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各种优秀成果并使之同中华优秀文化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中国提供合理的价值观支撑。
金民卿表示,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厚沃土。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合理判断予与取,正确处理得与失,涉及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本土与外来等方面,而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些方面都留下丰富的优秀内容。如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自身修养为基础,以忠于国家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归宿。因此,其价值观走向是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而不是追逐个人私利的个人主义。再如,在社会治理、自然与社会、本土与外来的关系上,中华文化坚持以民为本,倡导中庸和合,追求和而不同。这些文化理念扩展到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就是倡导和合共处而不是相互攻伐侵略,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中国人坚持和平发展而不是霸权主义。
金民卿最后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讲求通过追求个人道德修来实现人格完善,形成了一系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方法:第一,注重标准力量,强调榜样作用。第二,注重个人修养,强调自律慎独。第三,注重文化氛围,强调环境营造。第四,注重潜移默化,强调润物无声。“希望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借鉴上述涵养的方法,使之潜移默化到人们的头脑当中,浸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知、领悟,并逐渐成为一种思想共识和行为遵循。”
本场活动由淮阳县委、淮阳县人民政府、光明网、中国伦理学会承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新浪微博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现场直播,680余位干部群众在现场聆听了讲座,来自全国的233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8.5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