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严金明:把乡村规划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专稿 > 正文

严金明:把乡村规划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5-23 17:3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乡村规划,是在描绘大地的美好远景,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乡村规划研究,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表示。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对乡村有种朴素的感情,对大地母亲有种离不开的情结。”严金明谈到,儿时庄稼收割以后,村里会集中放电影。乡亲们每人搬个小板凳,坐在田野上,一起看电影。虽然条件挺艰苦,但大家都很踊跃。“电影开场前,往往会播放一些风景图片,介绍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类似于现在的乡村规划。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新气象,让人憧憬,印象深刻。”他回忆道。后来,到外地求学、工作,严金明的学术生涯,一直与“土地”二字紧密相连。“现在偶尔回到老家,我还会到处走一走,脚踩着坚实的大地,看一看乡野风光,闻一闻泥土清香,觉得特别亲切。”他如是说。

  迄今为止,严金明从事土地制度与政策、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等的学习和研究,已经三十余年,不断观察思考、攻坚克难,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例如,出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战略》《中国土地利用与规划战略实证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等专著、合著8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等等。“严谨治学,学以致用。这是一位学者的基本素养和毕生使命。导师王万茂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严金明记得,当年导师上课、开会时,总喜欢随身携带一张图。图的内容,是黑龙江友谊农场的田、水、路、林综合规划。因为经常翻阅,图的折痕已经坏掉,拿胶水粘着。“老一辈学者的精神风范,值得景仰和传承。他们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青年一代,要热爱规划、投身规划,热诚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严金明坦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严金明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是地位强化、要素集聚和制度完善。小乡村大战略,应当引起广泛关注、高度重视。科学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有了科学规划,再来组织实施,方能事半功倍。

  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严金明发现,当前的乡村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例如,规划千篇一律、土地利用粗放、环境破坏严重、缺乏产业支撑等。“各级规划的侧重点,往往是城市,是大的区域。绝大部分乡村,都没有科学规划,发展过程杂乱无章。乡村规划,普遍面临几个桎梏,包括谁来组织实施、经费从哪儿来等。”他指出,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美好,是乡村规划应有的理念。乡村规划,一般要坚持三个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政策导向。具体来说,乡村规划的第一步,是做现状分析。有了调查和研究,找出问题和原因,再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规划实施以后,乡村未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在经济、文化、生态、生活等方面,希望达到什么指标?这都需要有所考虑。另外,相关政策解读和落实也十分必要。

  严金明建议,乡村规划要力求实用、好用、管用。面子工程、纸上谈兵等,均不可取。“乡村规划,不只是专家的规划。专家可能在理论、方法方面有先进之处,但做好乡村规划的根本,是熟悉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家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风土人情村规民约等。而这些,当地百姓最清楚。这启发我们,乡村规划一定要落地,要有自身的特色,要有大众的切实参与,要能反映人民的心声。”近年来,严金明带领科研团队,在北京、吉林、安徽、内蒙古等地,通过深入基层、扎实调研,完成了多个土地利用规划案例。

  例如,针对北京海淀七王坟村的实际情况,科研团队按照绿色发展的目标设计,运用TOPSIS绿色风险测算,专门提出了一份土地利用优化方案,以在空间、数量和时序上,确保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绿色优化、和谐统筹、有效落实和持续作用。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审批,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做乡村规划时,我喜欢带着学生,与乡亲们进行现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培养对农村的朴素感情,增加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严金明说。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对此,严金明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乡村规划要从蓝图规划向绿图规划转型,更加注重效率、和谐、可持续,与现代化目标、“三农”问题、国土综合整治有机结合。“农民、农村、农业和农地,是乡村规划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农民为根本,以农村为基石,以农业为源泉,以农地为载体,科学开展乡村规划设计。规划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严金明表示。(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

严金明:把乡村规划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嘉宾简介】严金明,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土地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土资源部首批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土地联盟(ILC)顾问,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全国土地整治规划专家组成员,全国海岛保护规划专家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专家咨询组成员。出版《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与战略》《中国土地利用与规划战略实证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等专著、合著8本,发表SSCI\SCI、EI和CSCD/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150余篇;担任“人大-剑桥”国际合作项目(NSFC-ESRC)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教育部等课题三十余项;获部级科研奖励11项。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共同富裕之路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