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
【本课主题】
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
【主讲嘉宾】
陈曙光,1975年生,湖南浏阳人。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央“马工程”专家,教育部“马工程”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中央编译局国家高端智库特约研究员,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延安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研究成果获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多位省部级主要领导重要批示,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2016年5月17日,应邀出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文字实录】
所谓价值观自信,乃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坚定信仰、执着坚守和自觉实践。价值观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集中体现。缺乏价值自信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强国。
但是,价值观自信不是无条件的,自信当有自信的理由和底气。我们的价值观自信从何而来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脱胎于中华文化的丰腴沃土,内生于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契合于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和世界视野。
其一,价值观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所占领的科学和道德的双重高地
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自己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追求全人类的解放,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形态。
当代中国的价值自信首先源于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一次破解了“历史之谜”,奠定了一座至今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峰。今天的世界正按照马克思所描述的发展轨迹前进,全球化的进展正在继续为马克思主义作“注脚”。“马克思”仍然是这个时代无法绕过的巨大身影。
当代中国的价值自信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矢志不移地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毕其一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目的是批判资本主义,埋葬资本主义!只要这个世界上还存在剥削、压迫、不平等,马克思就永远活在劳动人民和一切追求进步的正直人士的心里,马克思主义就始终是人们追求解放的一面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构成价值观自信的深刻基础。有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了引领和整合复杂社会思想意识的强大力量。
其二,价值观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
每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固有的文化根脉。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裂的文明,中华文明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宝库。作为一个生长于五千年文明沃土中的古老国度,中国没有理由成为一个物质崛起、精神塌陷的跛脚国家,没有理由成为失却精神自我、四处漂泊的流浪国家,更没有理由成为依附西方、寄人篱下的“香蕉共和国”。一言以蔽之,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有理由、有自信支撑起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有了她,任凭光阴流转、万年飞度,任凭风云变幻、时局危艰,中华民族始终没有迷失精神自我,始终挺立起骄傲的脊梁。中华文化是中国儿女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亿万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一想到她,四海为家的炎黄子孙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飘零世界的中华儿女就有了“归家”的感觉。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化足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内生特质和遗传惯性,它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潜藏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是中华传统文化优质基因的当代复活和崭新呈现。
其三,价值观自信来自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
中国道路的成功构成价值观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国道路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中国道路有其自身的特殊元素,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内核。解码中国道路的成果不能忽略价值维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与西方完全异质、却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为自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给全世界奉献了诸多具有普遍价值的中国智慧。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不是共产党人的自我吹嘘,而是实践给出的答案。今天,中国的GDP大致相当于两个日本,三个德国,四个英国,五个印度,六个意大利,七个加拿大,八个俄罗斯。中国连续40年中高速增长,现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体制是有效的,不能不说明这条道路的内核——价值观是正确的。中国在西方的夹击中求生存,“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难道“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还不足以撑起我们的价值观自信?
其四,价值观自信来自于对人类文明的吸收借鉴
自信不等于自大。价值观自信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兼收并蓄、从容吐纳的自信。能不能正视自身文化的弱点,敢不敢包容外来文明的优长,正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自信的表现。
现代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同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比较起来,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以平等谦逊的心态对待西方,以西方为镜鉴反观自我,目的不是为了“让自己变成西方”。保持自身的好,吸收西方的好,将自己的好与西方的好相加,结果一定比西方更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开放不仅意味着向历史开放,向实践开放,也包括向西方开放。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人权的洪流发端于西方,席卷全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逆潮流而动,而恰恰是体现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不是背离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而恰恰是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不是抛弃了世界人民的价值追求,而恰恰是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的方式呈现出来了的世界文明成果,是抹上了中国色彩、添加了中国元素的人类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