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育诚信观的现实路径

  【本课主题】

  培育诚信观的现实路径

  【主讲嘉宾】

  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学科)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兼马克思主义理论分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唯物史观,文化哲学。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北京市“跨世纪”和“新世纪”理论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主要著作:《历史选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众哲学对话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党员干部读本》等。

  【精彩论述】

  诚信就是诚实信用,不欺人,亦不自欺,履约践诺,有诺必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人类文明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较普遍的诚信缺失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这给中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必须正视的实际问题。

  中国迫切需要建立诚信的市场运行机制。由于中国先天的契约精神发育不足,后天的市场契约机制也尚不完备,这为市场主体间的不正当竞争提供了温床。市场主体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我们迫切需要在流通环节建立“诚信人格”与“契约诚信”相统一的市场运行机制。新疆克拉玛依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稳步推进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打造克拉玛依熟食品加工基地等诚信品牌,营造了“守信受益、失信必损”的价值导向。

  诚信是立政之基,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的前提,要以诚信提升党和政府的政治公信力。党和政府要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如实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诉求,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境界、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政治公信力、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的建立需要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化的诚信德育活动来实现,因此要优化公民诚信德育策略,加强诚信制度建设,重建市场主体的诚信人格、“以人民为中心”重构政治诚信。

  转型期的中国,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诚信缺失问题,但只要我们党下定决心,吸取全世界诚信文明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诚信文明为导向,以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为中心,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诚信文明建设当中来,就一定能够树立起一面社会主义的诚信大旗,使诚信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公序良俗和社会风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