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
【本课主题】
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变化的反映
【主讲嘉宾】
李君如,浙江鄞县人。197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政史系,1981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招考进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曾任上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校副校长。
著有毛泽东研究"三部曲"--《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1991年度优秀论文奖;与夏禹龙合著的《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获全国"五个一工程"1992年度优秀论文奖 。
【观点摘编】
随着政策的放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分层加剧,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了,社会矛盾增多了,群体性事件也接连不断地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并且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提了出来。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布局,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布局。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十七大把“和谐”这两个字写进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样,我们的奋斗目标就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个元素构成的现代化,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构成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是当代中国历史性大反思和时代性大变动的深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