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文化的“忠”包含忠正

  【本课主题】

  中华文化的“忠”包含忠正

  【主讲嘉宾】

  徐小跃,1998年至2010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宗教学系主任。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哲学),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主任,江苏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禅林宝训释译》等专著和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观点摘编】

  忠正,即为人处事无私公正,是公德要表述的要求之一。私的反面就是公,公的要旨就是公正、平正,反映在这里,“忠者,得之正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忠正、平正是“仁义礼智信”中“义”所呈现的意义,因此形成了“忠即公,公即正,正即义,义即忠”的逻辑关系。

  “义者,宜也”。“义”的本义就是如何处理人同物质的关系。概而言之,忠的精神是正,即义正,本质在于公正无私,由此忠德就表现为义德,从而实现了”,“忠”与“五常”之“义”实现相融互通,姑且称之为“忠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