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文化的“忠”德是气节

  【本课主题】

  中华文化的“忠”德是一种气节

  【主讲嘉宾】

  徐小跃,1998年至2010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宗教学系主任。现任南京图书馆馆长。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哲学),中共江苏省委决策咨询专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主任,江苏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佛教-禅学》《禅林宝训释译》等专著和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观点摘编】

  “忠德”实际上还表示为一种气节,这也同中国人所熟知的“义”所表现出的气节相近。所以说所谓的“忠”,是作为一种为了捍卫、坚守、维护、完成高尚和神圣的道义、正义、公道、真理、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气节、操守与情怀而存在的。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在传颂着“忠德”的这一精神,历代精神领袖也都始终在诠释和印证着这一精神,换句话说,以孔孟为代表的先贤们所留下的格言也都是“忠德”所要体现的内涵和精神。

  “忠德”的特点有三:第一是“全”。所谓“全”是对他者而言的,忠是对集体国家、民族的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第二是“一”,强调坚定纯粹、一心一意;第三是“忠德”一般和否定词联系在一起,“忠心不二”“忠诚不欺”“忠勇不屈”“忠贞不移”“忠正无私”的“不”“无”,都是通过否定词来加强“忠德”正面之含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