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学者看两会】有信心有能力确保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有信心有能力确保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0-05-23 15: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 周跃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言简意赅,鼓舞人心。总体来看,该报告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直面挑战、传递信心、民生导向、部署有力。

  一、直面挑战,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之复杂严峻,为改革开放以来之罕见,为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的冲击,经济转型阵痛凸显,新老矛盾交织。而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一波三折,不利影响显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这个是什么概念?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3678亿元,在世界上排名在十名开外。而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离高收入国家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此外,在宏观经济另外的三大指标中,过去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口总和,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处于价格水平的合理区间,同时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等,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取得的,的确来之不易。

  当然,今年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较之去年,可能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不确定性更大。但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挑战,勇于开拓,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和有前瞻性的战略安排,确保今年的经济社会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二、传递信心,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短,但中间多次响起热烈掌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报告向全国各族人民传递了必胜信念,为夺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注入了信心的力量。这种信心既来自过去一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成就,也来自报告中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等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既利当前,又着眼于长远,既切合经济社会工作实际,又需要通过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长的具体目标,这在政府工作中并不常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全球疫情的扩散,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很大,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速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冲击,目前还难以预料;二是当前我国的发展亦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续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今年经济增长的“黑天鹅”事件;三是不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有利于激发全国人民和各个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

  三、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整体上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报告的总论部分,第三到第八部分是报告的分论部分,是对今年的政府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应当说,整个报告通篇都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不管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是第一位,实际上,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这是整个报告的一条主线。

  报告的第八部分,也就是“压轴”部分,专门聚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主题进行部署安排。报告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尤其报告指出,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等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务实的民生导向原则。

  四、部署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到第八部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分别针对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方面,提出了上百项政策举措,无疑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财政政策看,报告提出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等等这些政策部署,都是各个市场主体的重大利好消息,可以说这些对策都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从货币政策看,报告提出要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我们预计,随着各个部委对这些领域的细化政策陆续出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得到最可靠的保障。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客观来讲,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困难和压力,面对不确定性极大的外部环境,我们更加需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一方面,要发挥好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经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报告提出今年的投资领域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着力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助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等。我们会很快看到这些举措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和“正外部性”效应。

  相关阅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坚持党的领导,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专家学者看两会】“两会”召开彰显制度优势 提振社会信心

  【专家学者看两会】两会召开在即,九大看点值得关注

  【专家学者看两会】非常时期的两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专家学者看两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协答卷”

  【专家学者看两会】凝聚决战决胜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专家学者看两会】兜牢民生底线,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专家学者看两会】“六保”是新形势下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创新

  【专家学者看两会】一份突出民生导向的务实报告——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直面挑战,坚定信心:中国的发展充满希望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共同富裕之路

  • 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