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工匠精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平安中国、共同富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宏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宏伟指出,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更能够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是要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以优秀工匠的事迹激励我们,持久专注于工作,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每个人对工作和事业执着坚持形成的强大合力,必将托举起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汇聚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二是要坚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要把生产高精尖产品和提供精细化服务做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秉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提供口碑出色的服务,不断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三是要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丝不苟开展工作,才能把干事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效益做到最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扎实走好每一步,为建设质量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四是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倡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广泛培养各行业劳动者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才能,在各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整体提升。
摘编自《光明日报》
【高耀:在更宽领域培养更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表示,近日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入选名单,该名单在2019年首批遴选建设的104个基地基础上,再新增95个基地,拔尖计划2.0两批一共遴选199个基地,这继续充分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更宽领域培养更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雄心和战略布局。新版本拔尖计划在学科专业和高校类型等方面的拓围与增量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和拔尖人才培养使命的主动变革。与拔尖计划1.0相比,新版拔尖计划进一步增强基地遴选中的竞争性,打破院校身份、层次、地域等方面的壁垒,这些政策亮点也有望为拔尖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此外,新版拔尖计划还注重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通和整合,将从人才选拔机制改革、全流程培养机制改革及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改革等机制层面着手实施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针对上述政策亮点,要想取得切实成效,关键还在基层培养单位如何真正抓好政策精神的贯彻落实。决策层与培养单位要尊重和遵循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努力创造“兼容并包”的育人环境和“自由卓越”的育人氛围。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张浩等:充分发挥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的协同效应】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张浩、李文君,天津大学孙博闻认为,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水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三水”刚性约束,修复提升河湖水体生态功能,发挥流域治理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协同作用,推进减污降碳,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协同增效的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发挥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协同效应的措施路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碳排放做减法。充分发挥水资源消耗总量、水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倒逼作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二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碳吸收做加法。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重要碳库,发挥河湖保护与绿色低碳协同效应,需要增强流域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功能。三是以河湖保护促进流域协同治理做乘法。推动形成流域统筹、区域落实的协同治理机制,促进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高效率管理机制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理成效。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文宏:推动基层“全民创安”,为“平安中国”保驾护航】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宏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支撑, 平安中国的建设关键在于基层平安。目前基层“平安中国”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包括:一是人口流动性强,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大;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基层社会力量参与不够;三是“小马拉大车”,基层社会治理负担重。针对现存的这些问题,可通过基层“互联网+全民创安”方式,助力 “平安中国”建设。一是搭乘“网格化管理”便车,激发多元共治的“无穷民力”。在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发挥地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效用,将“平安中国”治理目标融入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同时积极营造“治安人人参与、平安人人共享”氛围。二是要筑牢“科技护城墙”,以智慧防控维护万众平安。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应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抓住新时代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发展机遇,打造社会治理数据采集和分析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要推动基层公安机关指挥勤务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利剑护民”效能。警务工作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实行可视化、扁平化指挥,通过警用数字集群网对讲机直接指挥最近的警力进行处警,全面提高处警效率。
摘编自光明网
【肖玉明:坚定不移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湖北省委政研室肖玉明表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要从多个层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比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人民生活各方面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渐进富裕;共同富裕是建立在缩小发展差距、分配差距基础上的全民富裕。现阶段,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实践,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共同富裕持续地、更加充分地体现在全体人民的现实生活之中。一方面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共享发展水平。既要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努力把“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此外,还要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摘编自《湖北日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