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韩保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实践中统筹好几个重大关系。第一,要统筹好“中心任务”与“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第二,要统筹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统筹谋划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第三,要统筹好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实现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第四,要统筹好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关系,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第五,要统筹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第六,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摘编自《经济日报》
【郭克莎、杨倜龙: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郭克莎、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倜龙认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自主创新活力和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机制。适当向数字核心技术领域倾斜,强化原始数字技术创新,大力推进重点基础领域研究。二是加快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数字化人才,注重激励各类人才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深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四是加强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评估政策力度,并根据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政策的范围、内容和重点,更加注重采用适度而有效的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的功能性和普惠性。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丛志强、赵宏伊:推动乡村振兴要塑形,也要铸魂】
丛志强、赵宏伊表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首先,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因地制宜,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一方面,要打造以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机构、文化企业等为依托的文化培训基地,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艺术类专业师生等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同时,健全引才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和保障文化从业者、相关院校毕业生等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最后,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发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明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广东省委党校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黄明亮认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一是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夯实国家安全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方面,不仅要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还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统筹组织,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二是要树立大安全理念,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三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着重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经济发展风险。四是要全力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斗争本领。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国家安全事业提供支持。
摘编自《广州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