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李晓华: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李晓华: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5-25 11:41

李晓华: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工业互联网、人民满意的教育、未来产业、学生社团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晓华: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指出,工业互联网是以网络连接基础设施、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种第三方应用构成的一个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和新型制造业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广泛连接、数据汇聚、建模分析、知识复用等功能,成为支撑和驱动数实融合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能够为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升级发展。从目前发展水平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面临自主创新水平有待提升、设备互联互通不够深入、企业数字化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具有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有利条件。首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大型互联网平台数量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其次,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丰富,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和制造业,许多细分行业的规模都居于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积极性高,大型制造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企业将为实体产业赋能作为新的增长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各种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玉玲、肖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福建教育学院王玉玲、肖塞认为,新时代新征程,广大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儿童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努力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各环节,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打造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强化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等的探究和思考,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效能;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本领传授给学生。

  摘编自《人民日报》

  【张其仔:构建长效机制,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其仔指出,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需要构建长效机制,立足供给和需求更好对接,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竞争优势。一是发挥场景创新作用。加强示范场景创新建设,建立多样化场景实现机制和场景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虚拟创新平台建设,通过虚拟空间开展跨时空、跨领域的协同创新。二是深化分工协作关系。应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关系,积极破除阻碍深化分工合作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降低交易成本;严格保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为专业化分工协作提供体制机制激励。三是健全创新体系。积极探索未来产业的组织和制度创新模式,加快构建包含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推广在内的全产业链创新组织;利用好国际科技资源,建立全球创新网络,实行开放式创新,同时要处理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实行一体化部署。

  摘编自《经济日报》

  【闫冰:遵循实践逻辑,加强学生社团集体主义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闫冰表示,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社团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社团的价值意义所在。学生社团发挥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要遵循实践逻辑。一是民主讨论确立集体目标,结合社团特点与价值定位进行民主讨论,把握跳一跳“摘桃子”的力度,同时,要体现出集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经过集体力量方能实现。二是把握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并不否定个人利益,而是尊重、维护个人利益。三是营造社团集体文化氛围。在精神文化方面,学生社团要提出社团口号、凝练社团理念、制定社团规范;在物质文化方面,学生社团可以对社团主要活动场所进行精心布置与设计。四是注重社团活动集体参与,要注重广泛性、参与性,提倡全员参与,集体参与,还要避免娱乐化、形式化,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增强集体主义教育效果。五是发挥社团集体社会价值,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社团成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李晓华:工业互联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