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非高水平合作、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蓝庆新:共同擘画中非高水平合作的新蓝图】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庆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中非合作已经步入新阶段。双方应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共同擘画中非高水平合作的新愿景、新蓝图、新举措,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本。一是在高水平推动经贸合作层面,坚持倡导并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强化双方在动植物检疫、商检、海关等方面的沟通合作,积极开展与非洲国家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高水平建设合作园区,推动当地产业集群建设,有效盘活当地资源,塑造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在全面深化绿色领域合作层面,大力推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强储能开发和技术合作;推动中非绿色金融发展,鼓励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三是在持续扩大数字经济合作层面,推动对非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合作,加强中非数字经济标准互认互联互通。四是在提升人文交流效能层面,加大中非文化、旅游产业合作,鼓励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影音动漫产品使用非洲民族语言走进非洲,推动更多非洲国家对华免签和落地签,实现人员往来便利化。五是在增强中非合作的国际影响力层面,以中非合作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发出“全球南方”强音,合力推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地缘政治、安全合作、公共卫生、扶贫减贫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建立保障发展中国家利益诉求的国际规则体系,努力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
【蒲实:强化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副主任蒲实认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在不断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集约、高效、有序开展城乡建设活动。二是坚持统筹联动。通盘谋划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强“硬联通”“软衔接”“深融合”,着力破除户籍、土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约,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利用城乡治理要素的共通性,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借鉴吸收城市的治理方式、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实现城乡治理提质增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
【孙久文:正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实施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孙久文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正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实施方向。一是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包括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由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构成的生产要素市场,要在全国一盘棋的原则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性的流动态势,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二是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区之间的合作,包括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合作、同城化发展模式的构建等;制定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相关政策,促进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发展;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机制。三是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功能平台建设,包括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功能平台建设,需要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延伸,使其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巩固东中西部对口支援成效,有必要以产业支援为重要抓手,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推动民生领域特别是文化、教育、医疗支援走深走实。四是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前提,参与构建新型国际海洋治理机制,拓宽海洋开发国际合作领域,通过海洋立法维护海洋经济安全。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翔峰:综合施策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翔峰认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需正确把握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一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以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核心,深化产权保护、公平竞争、政府采购等规则、管理、标准的国内外相通相融;要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二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货物贸易方面,积极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服务贸易方面,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数字贸易方面,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三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依法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外资权益,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和服务平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四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巩固东部沿海开放先导地位,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开放水平,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五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与产业对接,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