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记忆不仅属于中俄人民,更属于全人类。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当下,我们要努力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抗日战争”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不断深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规律性认识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可能重蹈覆辙。只有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志民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坚决抵制和彻底批驳歪曲抗战历史的错误言行,坚持用发展、全面、联系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历史。一方面,坚持唯物史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把握历史。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另一方面,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实事求是地研究与评判历史。中国共产党科学准确地把握中日两国国情对比和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擘画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基本方略,始终引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同时,秉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投身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奏响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另外,坚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认清历史方位、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抗日战争胜利80年后的今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情】
从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汲取历史智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解放军原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守护好、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鉴古知今,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与以往中国抵抗外国列强侵略屡战屡败不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所以赢得胜利,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证明了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党和人民坚强团结、勠力同心,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大底气和磅礴伟力。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崇尚英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我们要铭记抗日战争乃至各个历史时期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献身的英烈,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同时,必须坚持巩固国防、守护和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始终是最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只有保底手段保得了底,才能使国家安全有底数、和平发展有基础、民族复兴有底气。另外,必须坚持统一战线、胸怀天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离不开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以及各国人民的支持。为此,我们还要拓展世界眼光,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坚决抗击唯我独尊、弱肉强食的霸权主义行径。【详情】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和维护者,是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是敌后战场的主要开辟者和坚强领导者,是伟大抗战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志鹏在《光明日报》撰文表示,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抗日热情,为抗战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敌后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武器简陋、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烈的牺牲。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如左权、彭雪枫等血洒疆场。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战至最后一刻,牺牲后胃里只有草根棉絮。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通过这场伟大战争的锤炼,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深刻理解和坚持这一历史结论,对于今天我们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详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助力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战后秩序重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正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刘本森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捍卫了民族生存权,更以同盟国四强之一的战略角色,重塑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作模式。一方面,中国战场的关键战役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西方学术界近年的研究显示,中国战场对轴心国扩张的遏制具有关键性意义。丹麦记者何铭生在《上海1937》一书中认为,淞沪会战“催生了新的战争形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关键事件”。另一方面,中国出兵中缅印战场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强大战略支撑,为反法西斯同盟注入关键地缘力量。拉纳·米特认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牵制日军精锐,迫使日本陆军放弃增援太平洋战场的计划。曾经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在其日记中强调,中国远征军打通史迪威公路对于亚洲战场反攻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主导的中缅印战场不仅保障了援华物资输送,更粉碎了日军切断亚洲反法西斯战线的战略企图,使中国战场持续牵制日本陆军兵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创造了条件。另外,中国抗战对战后世界秩序的重构具有决定性意义。泰迪·乌尔德里克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部全球史》中强调:“亚洲战场对战后秩序塑造的重要性不亚于德国在欧洲的败北。”中国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就参与创建联合国和战后国际秩序建设,为战后形成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石。【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