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龚勋(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心理咨询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面对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拥有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已然成为高校标配,而真正激活心理咨询室的价值,尽其所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应力求做到“三好”——建好、管好、用好。
心理咨询室环境建设充满理解、尊重、关怀
心理咨询室选址应“方便隐蔽、独立安全”。一是方便学生求询。选择学生经常出入、楼层较低、安静,但又比较隐蔽的场地,避免求询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出心理咨询室。二是要相对独立。与学校行政处室尤其是学生管理部门有一定距离,又要避免在校园偏僻之处,让求询学生感觉有潜在的危险。“方便隐蔽、独立安全”的心理咨询室充满对求询学生的理解,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个人感,在具备自我表露的空间里自由地支配个人行为,充分释放自我真实情感。
心理咨询室布局应“专业精巧、心物交融”。一是功能齐全。心理咨询室要具备预约接待、个体和团体咨询、心理测评、心理体验和训练、办公管理、档案存放等六大基本功能。二是布局专业。教师办公区与学生咨询区相对独立,且有各自进出的通道;其他功能室相对集中,且避免门对门。三是布置舒适。室内温度、通风等有利于求询学生凝神结想,专业设备、装饰等要营造支持的氛围,咨询椅呈90度或45度摆放,亲肤、柔软的面料使求询学生能感受到安定。“专业精巧、心物交融”的心理咨询室充满对求询学生的尊重,创造出身心相容的环境氛围,不仅提供认知价值,而且提升治愈价值。
心理咨询室色调应“自然开阔、宁静温暖”。一方面,运用色彩心理效应。色彩影响着人的情绪和行为,引发紧张、焦虑的高浓郁、高饱和度、高明度的颜色要避免使用;巧用色彩的心理暗示,如绿色代表生命、蓝色代表理性、橘色代表热情等等,在温暖求询学生视觉的同时传递信息。另一方面,运用光线心理效应。较低的光线有助于放松身心,而明亮的光线使人充满活力。调低个体咨询区域的照明并使用暖色调的光线,有助于学生获得自在感;其他功能区域则光线明亮,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自然开阔、宁静温暖”的心理咨询室,既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又关怀他们的情感需求;不仅创造出有利于咨询过程的良好环境,更将环境本身作为疗愈心灵的工具。
心理咨询室管理运行突出有序、规范、专业
管理制度是心理咨询室有序工作的基础。首先是规划管理制度保障心理咨询工作持续发展。高校要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发展纳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包括心理咨询工作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发展方向的规划管理制度,且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其次,运行管理制度保障心理咨询室工作持续高效。心理咨询室要纳入学校实验室统一管理,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各功能室的使用办法、咨询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转介制度、质量评估监控制度。另外,职责规范制度保障心理咨询室工作持续安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师、咨询助理等工作人员的职责规范制度,明确岗位义务和边界,降低工作风险,提升工作责任感。
专人专岗管理是心理咨询室规范运行的保证。专人专岗管理不仅维护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建设,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对学生每月、每年、年际求询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精细化、专业化的咨询计划,同时监测学生心理发展和求询规律,及时调整咨询安排,满足学生求询需求;尤其是及时处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危机,做好转介工作。另外,持续监控心理咨询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伦理规范,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师咨询效果评价和求询学生满意度调查,通过诊断、反馈、激励和惩戒等措施,改进服务,提高咨询质量。
心理咨询师队伍是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服务的关键。首先,心理咨询室不仅为全体学生提供面询服务,还要提供线上咨询、AI咨询等多元化的服务形式;不仅提供个体心理咨询,还提供团体、家庭心理咨询。所以,要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保障学生在需要心理咨询服务时能及时满足需求。其次,心理咨询师既要有心理学专业和学历背景,还要有行业认可的专业资质。另外,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咨询理论取向要丰富,要满足求询学生的专业需求。
心理咨询室的使用要破解“四个不”
强化宣传破解学生“想不起”。一是利用校园媒体广而告之心理咨询室地点、服务时间和方式、咨询师专业能力,以提高知晓度。二是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教育活动以及体验活动,如通过邀请学生参观心理咨询室、体验心理咨询等举措,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室的神秘感。三是心理教师通过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其他辅导活动介绍心理咨询的专业设置、心理咨询的咨询对象、心理咨询的助人过程等等,帮助学生消解羞耻感。
强化服务设置破解学生“约不到”。首先,心理咨询室要为学生提供有规律的、连续的、有效的常规服务时间,尤其要在学生课余、周末、节假日设置稳定的服务时间。其次,在季节更迭以及心理危机高发的时间点,增加临时服务时间,既不影响常规咨询,又为有应急需求的学生提供可靠的服务,及时处理面临的心理危机。另外,要提供多样化的预约途径,学生不仅可以“面约”,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微信、官网等渠道进行预约,简化预约流程,减少等待时间。
强化保密原则破解学生“信不过”。学生求助心理咨询最担心的就是被贴标签,隐私暴露后影响自身发展,严守保密原则学生才能“信得过”。心理咨询室在学生首次咨询时要通过“知情同意书”告知求询学生保密和保密例外的内容,同时要求咨询师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并做保密承诺;如果咨询师因教学、学术研究、案例督导的需要进行咨询录音、录像、案例演示,须征得学生书面同意。另外,心理咨询室要有专门的保密室保存咨询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并且在学生毕业后及时销毁。
强化专业能力破解“帮不上”。心理咨询室要“帮得上”学生,一是要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不间断地进行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伦理培训,并且定期开展案例督导,持续提高咨询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有效率。二是针对患有心理疾病且处于康复期的学生,心理咨询室要建立“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运动与社交辅助”三位一体的综合帮扶模式,学生在专业指导下疏导情绪、提高认知、完善社会功能,进而恢复心理健康。三是与专业医院开展校医协作,建立学生就诊、转诊、住院绿色通道,保障学生获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护航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