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武建国(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晓彬(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化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表征。《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对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纲领性任务提供了理论遵循。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天然内蕴着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而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更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为支撑。
数智技术与文化生产的创新融合与双向驱动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中的新型表现样态,既坚持和发挥了文化生产所应当具备的价值引导功能,也充分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文化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多重赋能效应,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支持。
打破工具限制,赋能文化高效生产
数智技术对文化生产的赋能首要依托于数智生产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技术决定生产效能,并直接影响了社会生产的整体样貌与具体形态。人类社会“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演进秩序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从人力到动力再到算力的革新迭代。随着算力规模不断扩大、算力环境持续优化以及算力应用的全面丰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迅速取代传统生产工具,推动人类逐步迈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从印刷机与纸质媒体到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数字媒体以及现今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等,每一次的工具革新都带来了文化生产与传播的范式革命。
从实践来看也是如此,数智技术在文化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文化生产工具的限制,大幅提高了文化生产效率。
首先,数智技术使文化生产的信息获取更全面。与以往文化生产主要依赖文化工作者的个人经验和知识积累不同,数智化的生产工具依托大数据体系对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资料进行抓取、筛选与整合分析,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文化生产活动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持,解决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传统文化生产难题,使文化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充分高效。
其次,数智技术使文化生产的内容生成更智能。如今,如DeepSeek、ChatGPT等具有主动学习与模拟功能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文化生产的重要工具,能够根据用户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及需求进行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定制化新内容创作。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文化生产者得以从重复性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优质的文化内容创作,推动文化生产的高效能、高质量。
最后,数智技术使文化生产的产品存储更便捷。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的产品数字化是文化生产的新趋势,不仅包括数字图书、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游戏等具有可重复生产性和高附加值的数字文化产品,也包括对文化遗产、艺术品、文献资料等现存文化产品的数字建模及格式转换,使存在于物理空间、具有独特性的文化产品突破了空间界限,实现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跨越,并在数字空间中得到“新生”,成为数字文化资源,从而实现对文化产品更便捷、更有效的保护与存储。
打破行业壁垒,赋能文化全民生产
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传统文化生产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门槛与行业壁垒,文化从业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学习与经验积累才能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生产力。而过高的专业门槛与行业壁垒导致文化产业难以集成化、规模化发展,限制文化经济效能的进一步释放。同时,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由于专业技术要求高且经济效益转化低而面临技艺失传的困境。在此情境下,数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文化生产由职业化向大众化转变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方面,科技对文化的驱动力突破了文化生产的技能学习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网络数字平台获取海量的优质文化生产学习资料,实现了跨时空、跨区域、跨行业的技能交流与学习,降低了以往“拜师学艺”的技能学习成本,使文化生产技能走向大众化。同时,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所搭建起来的趋向于现实的模拟学习场景也使劳动者有了更直观、更立体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熟练度,扩大了知识型、技能型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范围与培养力度。
另一方面,数智技术的创新驱动力突破了文化生产的创新创造壁垒。智能型生产工具在文化生产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文化生产效率,简化了文化生产程序,使人民群众有了展示文化创意、促进文化价值转化的便利渠道,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产的热情。也正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群众通过数字平台展示和销售优质文化产品,实现了文化创新发展与经济效益增收的双赢。
此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新理念、新产业的融合式发展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走入大众视野,改善了产业生态,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彰显与转化,并吸引了更多人自觉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打破时空隔阂,赋能文化精准生产
以往单向输送式的文化生产使消费者只能在既定的文化产品中进行选择,无法完全根据自身需求获得合适的文化产品,引发供需错配等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加剧了文化不平等问题。数智技术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的新型要素组合助力文化生产者洞悉消费市场动态,提高文化生产的精准性,构建了文化消费的新图景。
首先,数智技术通过大数据模型对消费者的相关消费数据进行整合、推演与学习,准确预测社会文化消费的变化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精准化的消费选择。
其次,数智技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文化服务。生产者通过相关数字平台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与消费者的即时沟通,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文化产品供给,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共创生产”。同时,数智技术的发展也推动文化生产的虚实融合,通过线上“共创社群”和线下“共创空间”的双向互动,激发消费者参与文化生产与反馈的积极性,打破生产与消费的时空隔阂,实现文化生产由“闭门造车”到“开门共创”的模式转变。
最后,数智技术通过实时反馈数据推动文化产品更新迭代。借助快速回流和云计算分析系统,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握消费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从而对文化产品进行优化调整。此外,数智技术也拓展和延长了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产业链条,在科学分析用户情感倾向与消费习惯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IP及周边衍生产品,使文化生产既根源于消费者需求,又引领消费风潮变化,彰显了数智赋能文化生产的创新驱动特征。
打破资源垄断,赋能文化协同生产
数智技术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为文化生产构建了高效的资源共享新空间与复合协作新业态。
首先,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为构建“文化创作者——文化企业——文化平台”实时互动的链路式协同生产新模式提供了基础支撑,使文化创作更灵活、更高效。创作者可以随时随地编辑、上传自己的文化产品。而文化企业则能够通过文化平台整合文化产品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海量存储与及时更新;同时也能够与创作者、消费者建立实时沟通渠道,促进文化产品由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路革新。非同质化通证(NFT)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为文化生产与文化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使文化产品的版权得到有效保护,也使文化创作者获得更合理的收益分配。
其次,文化生产与媒介平台的深度融合使文化产业突破了物理边界,构建起了数字化、立体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生态圈,实现文化的集群式协同生产。来自不同区域、行业的文化生产者与企业通过数字平台载体实现信息互通,并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平台支撑进行虚实结合的资源共享,推动文化生产的蓬勃发展。同时,依托新技术、新理念所孵化的新类型中小微文化企业作为文化生产链条的一部分,对于上游技术、版权供应与下游销售流通企业的依附性较强,同时受技术革新与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因而往往呈现出“抱团”发展趋势,也有助于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最后,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复合型协同生产体系延伸了文化产业边界,也拓展了文化经济的发展空间。“文化+”的跨界整合模式近年来已经成为带动我国消费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如作为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的山西省在该游戏IP的赋能带动下,2024年文旅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充分体现出文化、科技、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彰显了数智技术对文化生产的高效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