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陈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新时代制度自信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陈玺:政府工作报告彰显新时代制度自信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3-17 16: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玺

  2018年全国两会,不仅是展现近5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平台。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5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这些斐然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程中取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制度。

  制度建设以人民生活为中心。5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这些数据,赢得了世界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体现出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为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解决好,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心。

  制度创新以人民利益为本位。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融合了各民族、地区、宗教、界别、阶层的不同利益,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还为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创造更好条件”,极大的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由此,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相处、团结温暖的大家庭”。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制度改革以人民福祉为旨归。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人民意愿,干得好不好要看实际效果、最终由人民来评判;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政府工作人员要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决不辜负人民公仆的称号;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广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干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这有力地反映出党和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以人民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的决心和实践。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以强大的制度保障,5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了不懈奋斗,使得中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一次次惊艳了世界,使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让世界看到一个开放透明、繁荣昌盛、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中国,也看到中国始终以人民利益为追求,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智慧的风范。我们应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坚定制度自信,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 责编:李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