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性、世界性、民族性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性、世界性、民族性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7-12 10: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刘雪莲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如何在世界变换的浪潮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既有利于自身发展、更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外交选择?6月22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提出了路径。这次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集时代性、世界性、民族性于一体,不仅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且谋划了人类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一,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和繁荣指明方向。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重要内涵和鲜明特色,是时代性的反映。早在160多年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了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的思想。他们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这种全球化趋势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普遍交往。之后,虽然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一些人为的分裂,但是世界的整体化发展仍然是大势所趋。冷战后,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各国间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这种趋势之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势而为,是有道之举。然而,在这个以发展和合作为主流,以全球化为趋势的时代,一些国家却从狭隘的国家利益出发,搞对抗冲突,搞贸易保护主义,这些做法都是与当今时代背道而驰的。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顺应全球化时代人类整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体现世界发展之“势”、大国外交之“趋”的典范。没有理念指导的外交会认不清形势变化,没有明确方向的外交必然会盲目迷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努力的方向,也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中国外交的推进就有了坚定的信念。

  第二,立足全球进步视野,为实现国际社会公正与发展担负起大国责任。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等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全球视野和大国外交的责任担当,反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国际社会一直是中国外交的追求,也是大国外交的责任。

  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从当前来看,现行大部分国际制度和国际规范都是在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应该承认,这些制度和规范在稳定战后国际秩序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民主化思想和平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要求改变国际秩序中不公平不合理内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可以说,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坚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信心。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始终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作为推进外交的基础,注重平等协商,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同时,中国在国际社会始终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在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之下,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弱肉强食的行为,主张无论国家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发展道路、文化传统有何不同,都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鲜明地体现出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应该看到中国在外交实践中也在竭力践行这些主张: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稳定注入了活力;在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以及地缘冲突的安全问题面前,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宣示中国的和平理念和主张;在发展中国家遇到发展瓶颈时,中国的无偿援助、优惠贷款以及智力支持提升了它们的发展能力,也给世界展现了正能量。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所以立足于全球视野,并不是要追求全球霸权,而是要肩负起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

  第三,着眼中国国家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外交方面的行动指南。“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中国外交的追求和使命,而要完成这些使命,党的领导和制度自信是根本前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民族性体现的是基于中国独特国情基础上的中国外交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会,早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事实。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角色观”的问题,就是要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去看问题,去明确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发展中,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又都是独特的,全球化不等于同质化,不能排除国家发展的特定国情背景。因此,中国的大国外交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其外交目标、任务乃至过程,都应当切合于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坚持了中国特色,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自主性空间,既不盲目跟从他国,也不受他国的干涉,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坚持了中国特色,也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底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能拿中国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坚持了中国特色,也就坚持了中国外交的主动性,中国不仅要有自己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战略,而且要有积极进取的外交举措。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同时,中国所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中国外交就是要解决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问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外交必须树立“大局观”,注重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当前国际问题国内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联动形势下,认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全局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

  总之,习近平外交思想站在了时代的高度,将时代性、世界性与民族性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使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顺应世界大势,而且立足现实发展;不仅有全球视野,而且有中国风格;不仅有大国担当,而且有中国原则。这种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