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带一路”倡议何以能取得巨大成就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何以能取得巨大成就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8-08-21 09: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现在,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我国及沿线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为全球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带一路”倡议成绩斐然

  国际通道加快建设,设施联通不断加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9000列,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泛亚铁路网渐渐成型,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国际铁路项目也稳步开展。中缅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均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伦坡港口城项目施工进度过半,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转枢纽。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作为引领,以铁路、公路、管道、港口等重大工程为支撑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已逐步形成。

  在经贸投资合作方面,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6050.2亿美元,增长18.8%;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74亿美元,增长12%。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已建设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中国同沿线各国在教育、文化、卫生、科学、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夯实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中国政府向相关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艺术节、影视桥、智库对话等人文交流项目为民众友好交往和进一步的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带来了便利和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就的原因所在

  “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在对世界形势准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的大胆且审慎的决策。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之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各国利益息息相关,同时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潮流涌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的共同利益诉求。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只有增强信任、加强合作才能解决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一带一路”的目标就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增长,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就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推动沿线各国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政策互相协调、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践始终不忘初心。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辈们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通过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各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对外开放交流、各国协同发展的杰出示范。“一带一路”倡议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度挖掘丝路精神的内核,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热情欢迎各国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充分考虑和尊重各国的发展现实,切实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目标,使得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抓手,开展务实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而再寻求其他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是切合各国实际利益需求的普惠性的发展方式。其本质是以“道路通,百业兴”等中国成功发展经验为基础,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分享中国中高速发展成果,进而推动各国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与各国进行发展战略对接,创新高效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至现在,始终积极同亚太经合组织、东盟、非盟、欧亚经济联盟、欧盟、拉共体区域等的发展规划对接起来,致力于同各个国家提出的发展规划协调起来,产生“1+1>2”的效果。

  完善的融资结构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层次清晰的融资结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上的总投资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新兴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望拿出其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的很大一部分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此外,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有望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 责编:郑芳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