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课主题】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讲嘉宾】

  陈慧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系研究生导师。主要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近5年,在《经济日报》《财贸经济》《经济评论》《山东社会科学》和《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共发表《技术创新、市场效率与政府职能边界的确定——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视角》《论强化个人所得税功能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领域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等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 CSSCI期刊4篇。

  【精彩论述】

老师:大家好,欢迎观看光明慕课,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思想,并且就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刻的阐述,王涵,你作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你对这个问题关注过吗?

学生:关注过,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很多内容,比方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那老师,究竟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老师:有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可以从字面上进行理解,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经济体系”,而且这个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呢,是由不同经济要素和经济系统彼此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因此,经济体系就包含我们常常谈及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等等,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呢?王涵,你是如何理解“现代化”这个概念的?

学生:我觉得现代化是与传统的、自然经济对应的一种新的形态,就比方说以前人们联络靠写信,我们直接用手机发微信,发email,这些都是现代化的表现。

老师:是的,现代化并不难理解。人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经济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涵。我们在谈及现代化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比如,列宁曾经提出过一个经典的公式,他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曾经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实现现代化的“经典”标准,而这个标准放在今天却不一定适合。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也有着不同的含义。无论一种经济体系曾经带来怎样的成功,也有可能会因为时移世易而变得不再适应,甚至成为了阻碍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历史上其实充斥了符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经济体系。以亚洲国家为例,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跃居世界经济前列的日本在90年代就进入了超过二十年的经济衰退过程。曾经被认为已经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东盟国家,也在1997-1998年间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由此可知,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决不是“已经现代化的国家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说,西方国家虽然被认为是现代化经济的先行者,但其并没有一个可以供任何国家拷贝的标准模式。

学生:老师,那现代化既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也是不断变化的,那我们怎么去评判一个经济体系是不是现代化的呢?

老师:评估是否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是看是否机械地实现了国际对接,而是看是否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否能够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那样,“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那么,王涵,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语速可稍慢)。

老师:不错,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那什么变了呢?(停顿1秒)

学生:社会主要矛盾变了,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老师:是的,这个有关社会矛盾的重大科学判断,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也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多个方面,但经济发展(重音)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最根本的,由此从深层上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来的。从矛盾的两端看,当前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正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平衡、充分的“发展”满足“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实现供需平衡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那么如何实现供需平衡呢?

学生:我觉得首先应该从供给入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同时要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库存。例如钢铁,煤炭行业现在都有产能过剩的情况,应该重新配置资源,把劳动力和原材料投入一些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行业,如新型能源或高科技产业,生产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需求方面应该挖掘消费潜力。特别是关注低收入群体,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低收入群体会有更大的消费需求,只是受到了收入水平的制约。如果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我觉得应该对刺激消费有很大帮助。

老师:说得非常好!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PPT第1页开始)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部分明确提出了的六项战略任务,这六项任务就是为了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彼此之间密切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PPT转为第2页),即现代化经济体系。我们一起来看看:

前两项任务重点关注你提及的供给问题(PPT第2页结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供给的问题。今天,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已经足够大,但这是立足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在总体粗放型经营状态下取得的,成绩斐然,但这种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面临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关键。

(PPT第3页开始)中间两项任务重点解决的是你刚刚谈到的需求方面的问题(PPT第3页结束)。我们知道,市场的扩张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活力,否则仅仅推动供给的大发展只会带来产品的积压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的发展就是为了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使这种“需要”成为有效的需求,也就是从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偏大带来的不仅仅是供给的结构性失衡,还有居民财富分配的冷热不均问题。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合理公平的分配体系,才能释放潜在的消费能力,不断扩大市场空间,最终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所在。

除了你谈及的供需两方面外,我们还应看到,要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还必须(PPT第4页开始)立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此外还需要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继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经济资源,也将中国产品推向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世界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也带动世界经济发展(PPT第4页结束)。(停顿1秒)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不仅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提出的一种导向型的经济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借鉴了世界发展趋势的经济体系。

学生:我明白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六大战略任务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那么这六个方面有重要性的区分吗?比如,哪个是最重要的,必须率先实现?

老师: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十九大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把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化为行动纲领,但是我们不能将它们彼此孤立起来,更不能为它们排定一个实现的先后顺序,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方面的偏废都会深刻影响其他部分,也都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学生点头即可)

老师总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我们今天的探讨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观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