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课主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主讲嘉宾】

  孙 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精彩论述】

  学生:孙老师您好,知道您多年从事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今天想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请您谈谈您的看法和理解,好吗?

  老师:好的。

  学生:那就请孙老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老师:好的。作为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大家都知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都为此而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甚至流血牺牲。大家知道,孙中山先生最早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资产阶级革命派组建的“兴中会”、“华兴会”这些组织名称,均含有“振兴中华”、“复兴中华”的意蕴。资产阶级改良派也是如此,如梁启超先生最早提出“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为时人所接受并沿用至今。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就更是如此。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为一种口号或目标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鲜明提出,时间并不长。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出现“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的字样,并提出“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2002年党的十六大全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序言到各个组成部分,几乎都贯穿着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尤其在结尾部分做了前所未有的宣示:

  “中国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

  中共十七大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进一步的阐发,而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概括为“中国梦”,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口号或目标变得更简洁、更凝炼、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和传播。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代表全党宣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并激励全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可以说“中国梦”如今在中华大地深入人心,在海外华桥华人和世界各地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最具震憾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实践性口号。

  学生:那么,孙老师您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呢?

  老师: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许多学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解读,我没有什么新看法。我倒可以谈谈这一口号或目标的特点,或者说它的意义。

  学生:好啊!

  老师:首先,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口号或目标的提出,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它将中国的历史贯通起来,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使人有种豁然的通透之感,使我们更自觉到中国当下的历史方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字面上就可感受到如下几层意思:首先,我们曾经兴旺发达过,曾经辉煌过,这是指古代我们确曾创造出灿烂的农耕文明,走在人类历史的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否则何谈复兴?没有兴旺过你复兴什么呢?

  其次,我们衰落过,沉沦过,这是特指的近代。自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之后,我们落后了,深受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压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里苦苦挣扎,这种落后和沉沦也就是近二百来年的事。没有衰落,一直先进,那也就没必要谈复兴。

  再次,我们奋斗过,努力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探索和努力。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一部中共党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出,把中国数千年的古代历史,百年近代史和近七十年的现代史贯通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气势恢宏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从这种大历史观看问题,中国的历史被贯通起来,为我们焕发和吸纳数千年中华文明史所蕴含的力量提供了可能;它还将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为我们明了当下的历史方位和奋斗目标提供了最主要的依据,从而形成新的民族自觉。再以这种民族自觉的眼光来审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故事、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就会变得豁然通透。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我看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主要的成果之一,它带有标志性和转折性的意义。因为它回答的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回答了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在哪里、我们向何处去这样一种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我们国家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当然中华民族也包括了台湾、香港、澳门,也包括数千万的海外华人华侨。一句话,中华民族统括了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民族复兴需要汇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因此如何将整个民族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前提性的条件,或者说团结起来本身就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民族感情又是一种炽热而恒久的精神力量,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又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凝聚力,这从十多年来这一口号产生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得很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时代最强音。

  如果说第一个特点是把历史理顺了,那么这里说的第二个特点则是把现实理顺了。历史和现实都理顺了,未来的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明确了。

  学生:听老师您这么说,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的四个伟大:“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性有了新的体会。那么,对于一个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应该怎样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个人联系起来并付诸行动呢?

  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四个伟大”,是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当然也是对全民发出的号召。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只要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都可以说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如果从思想意识上来强调,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值得加强:

  一是要象中共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那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早在五十年代就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实际上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所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是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时时处处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和睦,我们不仅在国内是如此,在境外、海外也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筑牢、筑实。

  二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性成就,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实践已经表明并将进一步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理想照亮现实,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快变成现实。我要说的也就是这些。

  学生:谢谢孙老师!

  老师:不客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