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看意识的能动性

  【本课主题】

  从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看意识的能动性

  【主讲嘉宾】

  陈世锋,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比较、科学与宗教、心灵哲学。现担任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近年来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境界与超越——东西文化的形而上对话》。

  【精彩论述】

主讲:珞珈山上白雪飘飞,你说机器人能欣赏如此美景吗?

学生:那要看如何定义欣赏了。

你们辛苦上山来谈哲学,是自我意识的一个自由决定,可以来也可以不来呢?还是基因或神经决定的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生理、物理运动呢?你觉得自己有没有自由意志呢?

学生:没有自由啊,老师让来我们一定会来,下雪也得来啊!

不错不错,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师:大家好,我们今天讨论意识的能动性。先看一下不同民族的神话故事,当不少民族在古代崇拜太阳神时,中国的神话是夸父逐日、甚至后羿还射日,当然还有精卫填海等,正可谓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向来重视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就是特别强调意识的能动性。但今天随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意识是不是真的具有能动性”,是不是由基因决定好了,机器人是不是可以具有人的意识,又成为了学者乃至公众关注的热点。所以今天特别找你们两个专业的同学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生科院研究生季文杰、夏晨阳,专业是**;

我是计算机学院的郭海洋、黄勇,专业是**。

先从生科院同学开始。人类基因组测序、基因工程的发展,激发了一些人的怀疑,人的性格命运等是不是完全由基因等生理基础决定好了,人的命即使不是天注定,也是基因注定,你们怎么看?

季文杰:--大学有一个双胞胎实验,两个双胞胎以后有70%的近似性,这说明基因等物质基础确实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是我们马原讲的物质决定意识啊;但我们也发现毕竟有30%的不同,因为人的家庭、社会等外在环境也有影响,比如农村孩子考大学改变命运有点难,又比如狼孩等问题;我还想强调的第三点是个人的努力同样重要,比如霍金,从生理上讲象他那样的人肯定不是一个,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有个人因素的。

师:好,你认为人的内在基因、外在环境等作为物质基础起着重要作用,但人的意识也确实有着独立真实的反作用。夏晨阳你怎么看?

夏晨阳:从生理学上讲有条件反射,也有非条件反射,遇到针扎或烧手会本能的反射缩回,但打点滴扎针你就不会,这是意识训练的结果。再比如抑郁症问题,长期心理的问题引起饮食代谢的变化,进而引起体内菌群的变化,最后导致生理的病变,这也说明意识对生理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还有“大脑欺骗实验”等。

师:是的,中医也讲七情过度会导致疾病的。我想再问一下,解开了基因之谜是不是就洞悉了意识的奥秘?

夏晨阳:不能,这只是3%。是冰山一角。

师:所以对意识问题还是要心存敬畏。

下面再看人工智能问题。从各大物流中心的智能分捡机器人、到走入家庭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到能与人对话的机器人比如北京龙泉寺的贤二机器僧等(智能分捡机器人、智能扫地机器人、贤二机器僧三种机器人可以配一下视频做背景,不要声音,只要做背景就行,其中贤二机器僧的有,其它的没有,能找到就找,找不到就算了),还有正在兴起的智能驾驶等等,进展太快了,太象人了,所以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古老的哲学问题,机器能不能有人的智能、能不能有人的意识。这个问题也比较复杂,我们一点点来。

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讲过,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才能得到劳动结果,但这个结果早就作为观念或目的或计划,存在于劳动者的思想中。这个合目的性、计划性人工智能有吗?

生:当然有,只不过它是以程序方式存在的,每个程序都有目的和计划啊。

师:但程序结果能叫目的吗,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有什么计划与目的,程序知道自己是程序吗?机器人微笑时知道自己在微笑吗?

生:什么是自己呢?我是谁啊?就象刚开始说欣赏雪景,那什么是欣赏呢?

师:这就涉及心灵哲学中“中文屋”、意向性等问题,有兴趣大家可以再去查,太复杂的问题我们先不讨论。

再看下一个问题。程序都是人编好的,那它能象人的意识一样有创造性吗?能创新吗?

郭海洋:阿尔法狗(配一下视频做背景,不出声音)还是我们输入程序,阿尔法狗ZERO则可以实现一定的创新,他的程序中有两个自我在不断下棋校量棋艺,最终它搞出哪些可能的新招术我们人类并不知道。这应该是一个自主创新,但我们也知道,他围棋再厉害,但不会下象棋。还是与人有区别的。

师:所以我就想到一个划界的问题。我们不断给人与机器划界限,开始我们讲机器也许在计算等个别领域比人强,但综合不行,所以提出了图灵测验,但现在的聊天程序,苹果手机中的SIRI,医疗专家系统等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性;我们又讲,他不能创新,但阿尔法狗ZERO也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还讲,你再聪明,但不能做普通的事,比如识别几年后的一个熟人,后来我们建立了模拟人脑的并行结构算法神经网络,现在可以刷脸了;我们还讲程序不会有社会性,但后来有AGENT等程序也可以模拟社会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大社会等等,你们如何看待人与机器这个界限呢?

郭海洋:有界限是好事,哲学提出一个界限,我们研究就有了一个新目标。

师:黄勇你是怎么思考的呢?

黄勇:我其实一直在担心机器人引发的伦理问题,如果认为机器也有人类的意识,那要不要也给机器人同样的伦理地位与人权呢?一个机器人保姆把我养大,我对她应该有情感吗?

师:不应该吧,他只是一个机器啊,我现在一直踩着地板,坐着椅子,我也要对椅子有同情心吗?我是碳水生命的人,他只是硅和钢铁的机器啊。

季文杰: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老师的,当年美国说黑人与白人生理不同没有人权,但后来也改变了啊。

夏晨阳:现在我们也有生物存贮器、生物计算机,未来机器人不一定是硅也可能是碳水生命啊。

从生物学上讲你们认为意识有独立性人不是机器,从人工智能上讲你们又认为机器可能是人,这有点纠结啊,不过没关系,哲学问题不一定立刻找出答案。

最后再问个小问题,电影中演的机器人统治人类会不会实现呢?

生:这个不会,因没有那么高智能。

师:那未来呢。

生:也不会,所有程序有三个基本原则的。

好,我现在简单总结一下,说三个想法供参考。

第一,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虽然有很多进展,但人类意识依然有大量求解之谜,意识并不能简单归于算法程序或基因,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我想说的就是大约一百年前,也就是民国时期,1923年张君励、丁文江引发战科学与人生观论战,胡适、梁启超等名流等都是参与其中。今天的讨论也可以看成这个论战的继续思考。科学使我们看到了物质世界的规律,我们做事当然要尊重规律,这是合规律性一面,但人之所以为是人有意识有灵魂的,是有道德的,这是不可缺少的另一面,即合目的性。两者要有一个辩证的统一。

这也就引发了我想讲的第三点,在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时候,当然要反对庸俗的唯心主义,但在反对唯心主义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防止另一个错误倾向,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庸俗化为机械唯物论,只强调物质完全忽视精神性存在,由于这种机械唯物论、旧唯物论有一个唯物论的相似外貌,对我们的迷惑性甚至更大。这种庸俗唯物论表现出来就是经济决定论,就唯GDP主义,这是不对的,毕竟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物质之外,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等。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意识,在于人有一个高贵的灵魂,我们是不能把人降低为一架机器的,不吃饭人会饿死,但人活着并不是单单是为了吃饭,虽然人有物质性、动物性一面,但人之所以为人,正是人超越了动物性,这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好,谢谢大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