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波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3次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做好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北京国际交往的职能规划,就是要回答新时代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首都职责使命的关键问题。纵观纽约、伦敦和巴黎等国际交往中心节点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交往枢纽”,皆与本国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变迁密切相关。目前,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竞争的趋势日益明显,北京既承担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舞台场所“供应地”的角色,又要参与同东京、新加坡等亚洲区域性城市国际交往资源竞争,还要参与同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城市国际交往资源竞争。因此,当前集聚相关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更为迫切。
(一)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评估与挖掘国际交往承载力,合理布局各辖区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与经济、生态、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规划不同的是,国际交往城市规划涉及到外交外事等中央层面的职能权限。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中央政府的统筹指导,需要首都北京与中央有关部门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方面的深度对接。从自身建设方面来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要立足优势、深化改革、勇于拓展,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等中心任务,优化9大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协同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此外,针对北京市16个辖区国际交往特色和资源潜力,重点对怀柔、大兴、丰台、延庆等国际交往潜力区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各辖区国际交往功能定位。根据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大城市国际交往的经验,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还需要打造国际交往的核心区,实现地理集中、资源集聚、功能突出,形成辐射效应。随着大兴国际机场9月30日运营,北京将实现“一市两场”,据此可在朝阳、顺义设立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基础上,增加大兴等新试点区。
(二)完善全市外事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协调办公室,设立国际交往发展基金。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既涉及外事交往等层面内容,同时也涉及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合力”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根据新一轮北京市机构改革精神,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形成国际交往中心“大部制”,着力构建推动国际交往中心的强大机制力量。加强北京市涉外部门机制改革,提升涉外宣传、外事接待等服务能力。积极搭建立体化国际交往平台,既有官方的国际交往,同时也要提升非官方国际交往的层次,对一些诸如“中日小大使”等传统优秀强项,挖掘其传统内涵,结合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创新方式。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要巨量财力支撑,建议学习日本东京和新加坡,设立城市对外交往发展引导基金,推动国际交往持续深入发展。
(三)加大与天津河北两地外事合作力度,优化城市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从市域发展到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是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和伦敦都市圈发展基本经验。从“京津唐”到“京津冀”,从“大北京”到“首都圈”,是城市空间发展从“点-轴”到“网络”的布局体现。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城市群是京津冀实现区域合作、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北京市作为京津冀核心城市,要加强与津冀两地在外宾接待、侨务、友城建设等方面合作,实现三地外事资源优势互补。积极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建设,在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冬奥会场馆等重大设施建设同时,研究其后续的国际交往增生功能。优化城市环境,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重点研究国际交往建设空间布局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国际交往规划预留和储备好用地空间。
(四)创新地方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模式,建立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协同发展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考,也是各省、市、自治区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机遇。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北京市立足国家赋予的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积极参与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效完成2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城市形象和国际知名度获得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协同发展对北京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借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具有重要作用。要重点从举办国际会议、吸聚国际组织入驻、沿线友好城市交流、教育文化合作、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推进战略协同。在“16+1”合作机制基础上,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都市长论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性金融机构入驻,打造国际金融治理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丰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文化法律内涵。
(五)出台有效措施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国际会议等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国际组织等国际高端元素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新加坡、曼谷、波恩等一些城市积极推进相关措施,吸引领事馆、国际组织分部等吸聚。为此,北京市也应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出台鼓励性优惠政策,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特色,搭建诸如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性社会组织。作为首都型城市,北京应积极参与全球城市治理活动,参与城地组织、城市气候联盟等各项活动,提升在城市发展等议题领域的话语权,搭上国际组织发展的“便车”。有针对性地改善国际组织在京运作环境的适应性问题,竞办国际组织总部落户或国际组织区域总部落地。积极吸收京交会、科博会、文博会等国际活动经验,根据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新定位,提供优惠措施,吸引国际高端会议在京举办的频次。
(六)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强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以科技产业竞争的国际化带动国际交往的世界化。科技创新是重塑城市经济地位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也是打造国际交往枢纽建设的助力器。北京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创新网络,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提升国际化研发、国际化科研服务功能,吸引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入驻,打造国际智库创客集聚地。把北京科技优势与国外城市合作相结合,巩固提升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格局。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其海外产业园,开展科技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科技孵化、技术并购、参股等业务。围绕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开展与旧金山、伦敦等国际城市联合攻关和科研设施共享。优化国际营商环境,挖掘APEC商务旅行卡的应用范围和领域,简化外国人来华邀请办理手续。强化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
(七)加大力度建设城市软环境,增强城市国际人文魅力。纵观国际大都市,城市软实力是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标尺。与国际交往中心密切相关的旅游业是当前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京国际体验之都、文化创意之都,支持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国际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吸引国际一流文化产业项目。利用传统节日举办集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国际节庆活动。城市街道等语言标识是提升北京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一项内容。提升外语标识规范化程度和外语服务能力,依托“北京市民讲外语”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国际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人文品质。
(八)完善国际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涉外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国际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机制,在朝阳麦子店国际化社区多年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对望京、中关村、科学城、首钢等国际化社区进行规范性建设,出台相关统一标准。重点解决好外籍人士、海归人才和国际交流人员的往来、就业、就医、就学等现实问题。要积极完善涉外管理负面清单,提高涉外中介组织的国际化服务能力。要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北京工作。简化相关单位商业演出、长期就业、短期工作类外国人来华邀请办理手续。建立涉外管理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涉外中介组织的国际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