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思享家】香港极端势力的表现、影响与原因
首页> 理论频道> 思享家 > 正文

【思享家】香港极端势力的表现、影响与原因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19-08-16 18: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沈本秋

  当前,香港街头的暴力乱象引起广泛关注,极端势力的行为早已越过底线,对香港政治与社会的影响巨大。回溯香港过去十年,香港极端势力发展迅速。2010年,在香港“泛民主派”的支持下,香港极端势力主要诉求为“反中国”与“反大陆”,此为崛起阶段;2013年香港极端势力推出“香港城邦论”,此为发展阶段;2019年香港极端势力公然辱国,进入高潮阶段。香港极端势力与建制派完全对立,受到“泛民主派”理念的影响,但比部分“泛民主派”极端,已成为香港近十年来诸多乱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香港极端势力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对“一国两制”原则持明确的排斥态度。香港极端势力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反华”“反共”等口号与诉求,而是思考香港的长远规划,为使香港彻底摆脱中国而寻找理论依据。极端势力不仅反对“一国”大原则,还企图日益扩大“两制”之间的距离。2015年前后香港各种“本土论”出台,呼吁香港永续自治,提出“香港城邦论”和“香港民族论”,甚至号召国际势力联合“拒中抗共”,这些观点在香港反对派媒体的宣传下广为传播,影响甚远。二是运用激进手段推动社会运动。2011年成立的激进中学生组织“学民思潮”于2012年发起大规模社会运动,逼迫特区政府取消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计划。2014年的占中运动中,“学民思潮”再次发挥了主要作用。2016年大年初一,激进分子甚至利用暴力手段发动旺角暴乱。到2019年,香港极端分子的行为可谓“超越”历史。首先是香港反对派阻止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进而极端分子冲击和打砸特区立法会大楼,之后发展到围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大楼,并涂污国徽、喷涂侮辱国家与民族的字句。

  香港极端势力的行为造成三大影响。首先,极端势力严重挑衅“一国”底线。“一国”原则需要在两个方面得到尊重。一是国家的主权地位不能受到挑战,国徽是主权国家的庄严标志,必须得到尊重。二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不能受到挑战。“一国”原则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得到尊重,但香港极端势力既不认同也不尊重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香港极端势力的行为不仅会进一步撕裂香港社会,也会伤害大陆与香港之间的感情。香港回归之初,香港建制派与“泛民主派”的对立并不严重,二者之间仍然具有理性讨论的空间。但香港极端势力崛起后,通过操弄诸种议题,香港社会内部对立情绪加重,香港与大陆之间自然也产生了一些对立情绪。再次,香港极端势力也对香港法治带来巨大危害。法治是香港资本主义赖以持续发展和香港社会持续稳定的基础,极端势力通过吸引大量年轻人参加街头暴力活动,正日益将香港引入失控的危险境地。

  可以说,香港极端势力的行为是部分港人对香港“优越感”丧失的焦虑与极端反应。回归前,香港已经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一员,中国大陆还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而奋斗,香港自然有一种经济上的优越感。回归后,随着大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香港优势逐渐丧失,部分港人内心失落,他们又从价值观上寻求对大陆的“优越感”,认为香港社会的自由、法治优于大陆。在各种“优越感”的背后,部分港人长期以来一直追求一个目标:要将香港建成大陆的样板。这一目标本无非议之处,但香港回归后,部分港人越走越偏,他们否定特区政府提出的涉及香港政改和法制的议题,甚至与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对抗。但是,香港也要正视现实。部分极端势力所利用的这些“优越感”在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必定会逐渐丧失。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只会更加国际化,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香港必定会融入国家整合的潮流。大陆才是香港所倚,国家才是香港所依,香港要保持任何优势和持久发展,只有在大陆和国家的支持下,才具有现实意义。

  香港极端势力的行为也是部分港人对英美势力的幻想所致。尤其是最近英国新首相上台,不排除美英联手的可能。英国政府在香港回归之后,多次就香港事务发表意见,也多次接待香港反对派人物。但是,英国的任何所谓“支持”都是没有法理依据的。香港回归后,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远超英国。美国早在回归前的1992年就制定了《美国——香港政策法》,承诺美国将在回归后依然维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并以此为条件压制中国政府,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遵守“一国两制”,美国将根据该法,废除美国给予香港的特殊地位。部分港人自以为这是香港维持独特性的国际支持,因此恣意妄为,不惜撕裂香港社会,不惜伤害国家与大陆同胞的感情。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美国已经将香港视为一枚对付中国的棋子。在近年来美国对华施压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各种支持香港极端势力的言论无异于乱港毒药。美国的算盘无非是两种:一是在美国的支持下,香港极端势力继续乱下去,中国政府会担心美国不再给予香港特殊地位而不敢对香港极端势力动手,这样香港极端势力和“反对派”将逐渐坐大,最终主导香港并走上与中央对抗的道路;二是当香港极端势力乱到无法收拾,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必定会出手。到那时,中国政府就会被国际反华势力指责破坏“一国两制”,而美国或许也将不再给予香港特殊地位,这样香港经济可能发生震荡,但这不会对香港造成持久影响。无论哪一种算盘,香港仅仅是美国的棋子而已,其后果的利与弊,香港人民须自明。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