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5-26 17: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陶克(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编辑)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岁月。百年来,在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多个重要历史关头,无数鲜血和生命最后凝聚成了一个个伟大的精神,其中就有雷锋精神。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总理将雷锋精神精确地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这些都为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

  可以看到,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的内涵日益丰富,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雷锋精神的特点和本质,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雷锋精神是开放的、发展的和不断创新的。一直以来,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扩展,相关内容表述多达50多种。比如,新时代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凝练形成了雷锋“五个一”精神表述语,即“一团火”的忠诚为党精神、“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友善精神、“一片叶”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全校师生的充分认同、广泛好评。而这恰恰说明雷锋精神已经生活化了,融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每个人都在结合自己的实践思考雷锋精神是什么,于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版本。更为难得的是,所有的版本都是正能量的,可以说雷锋精神是开放发展的体现。

  其次,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国精神的一个人格化标识。先有了雷锋,然后有了雷锋事迹,再有了雷锋精神,它又发展到了更高境界,成为了文化。据统计,以雷锋命名的纪念馆在全国有100多所,除却较大的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等纪念馆外,还有很多民间的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的人数超上亿人次。通过学雷锋我们培养出了更多像雷锋这样的人。近10年来,由人民网每年评选的学雷锋榜样有近万人;近五年来,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明办每年都要推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包括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可以说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截至2020年底,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超过1.9亿人,全民抗疫更展示出了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

  可以说,雷锋精神也已然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与价值选择。学习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人民记忆,一种民族习惯,一种生活方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要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雷锋精神已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成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文化传承。

  最后,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几个特性。第一是时代性,学雷锋是时代的呼唤,百姓的需求,历史的潮流。雷锋精神和其他伟大的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时代的产物,在某一个阶段出现;但是它又是永恒的,不管时代怎么变化,雷锋精神永不褪色。第二是广泛性,一粒粒雷锋精神的种子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蔚然成风。第三是可复制性,一些典型是不可复制的,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雷锋是可以复制的,“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站起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涌现出来。第四是世界性,雷锋精神被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正如英国汉学家米兰·卡佩汤所说:“中国的雷锋,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探索。雷锋从苦难孤儿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好人,非常不易。从心理学角度,他的这不同寻常的经历为社会教育孤儿,促进孤儿健康成长提供了借鉴意义。他可以成为千千万万人的榜样。”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时代内涵,把学习雷锋同实现党在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理论研讨会”上发言,光明网记者刘梦甜整理,未经作者审定)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