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红船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红船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6-18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王学荣(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研究员)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这一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和详细的阐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可以说,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基因密码”。“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坚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创新中奋斗、在创新中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革命浪潮汹涌而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整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红船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只有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用红船精神教育党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党所面临的历史课题,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应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的红色基因,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历史记忆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支柱。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因此,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的红色基因与文化,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对于维系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血脉,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我们应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赋予“红船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红船精神”是我们党创立时期坚持和实践自身先进性的一个历史明证,又开枝散叶、枝繁叶茂于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正如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红船精神”也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因此,“红船精神”所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必将在新时代被注入新的内涵。“首创精神”彰显出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焕发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奋斗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终走在前列;“奉献精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巩固执政地位。总之,要在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过程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意蕴,让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史向我们昭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红船精神”永不过时,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应追寻革命的火种,赓续红色的血脉,亮明执政的宗旨,宣示担负的使命,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道路,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崭新征程。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西柏坡精神,自信书写时代答卷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践行兵团精神 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抗疫精神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