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从西柏坡精神看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6-17 16: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刘舒(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传统,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回望我们党所走过的百年征程,西柏坡时期是一个重要节点。当时,我们党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的精神气质、精神传统和精神风范。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强烈忧患意识。这也是每逢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党总是能够做到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进而保持清醒头脑,成就伟大事业的奥秘所在。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困难与风险,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1945年,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却一口气列举了我们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涉及国际国内、党内党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灾人祸等各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从而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正是始终坚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我们党才真正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西柏坡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两个务必”被人们视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有其历史成因。西柏坡之所以被称为“新中国的摇篮”,就是因为在这里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前夕,面对“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看出,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沉的忧虑。“两个务必”是总结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经验教训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正是凭着“两个务必”,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没有被“糖衣炮弹”打败,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可见,“两个务必”向全党敲响了忧患警钟,也为我们党顺利进京“赶考”提供了思想支撑,这一忧患意识也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思想特质。

  西柏坡精神照亮新时代“赶考”前行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关键节点,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这些风险挑战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面对风险和挑战,如果我们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导致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因此,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要常怀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这些重大风险挑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更应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以“赶考”心态走好新的长征路。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西柏坡精神,自信书写时代答卷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践行兵团精神 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