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首页> 理论频道> 青椒谈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工匠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6-07 17: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建构了一个个精神坐标,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谱系,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光明网理论部将陆续推出系列理论稿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形成的伟大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敬请关注!

  作者:马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昂首迈向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国梦。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能工巧匠,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考工记解》中的“舜防时,已陶渔矣,必至虞时,瓦器愈精好也”,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成语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文化根基。

  工匠精神来自于革命和建设年代的锻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八路军三五九旅就在艰难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南泥湾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工业基础上,又有无数专家、工人、劳动者夜以继日奋战在生产技术、科研攻关第一线,以异于常人的意志、毅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了新中国工业体系基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56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研制成功,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的桥梁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工匠精神的代名词。

  工匠精神的弘扬是基于对国内外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当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重塑、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求品质、创品牌、重质量的精益制造道路,用工匠精神为中国的工业建设注入灵魂,从而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中国梦将“国家梦”与“个人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人民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求全体人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努力和接力奋斗。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是仅仅指工艺匠人的职业精神,而是所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劳动者都应大力传承弘扬的精神。从屠呦呦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到袁隆平对“禾下乘凉梦”的不懈追求再到南仁东对天眼项目的鞠躬尽瘁,这些大国工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能把焊接误差控制在0.16毫米之内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八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许振超等人,也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制造”影响了世界。我们看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拥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专注,重细节求完美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立守正求创新的卓越追求。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新时代书写出更精彩、更动人的“工匠故事”,为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注入磅礴的力量。

 

  相关阅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滋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髓要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及谱系正当其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红船精神在精神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西柏坡精神,自信书写时代答卷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专家谈】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