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解“国之大者”的四个维度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解“国之大者”的四个维度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8-18 16: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杨淑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时空节点,深情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庄严宣告了我们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郑重宣示了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的坚定决心,并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国之大者”则事关方向方位、事关关键要害、事关行稳致远。“国之大者”是具体的,主要包括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等。当前,我们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深刻理解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历史依据、内在逻辑,多打大算盘、算大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上。

  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个“国之大局”。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当前,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加速推进,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经济全球化在“后疫情时代”因动能衰减、阻力上升,整体上仍处于新旧转型、模式更新和特征重塑的历史转型期。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仍然是影响国际秩序的关键变量;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局部碎片化特征更趋严重。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个“国之大局”,以此为坐标开展对外工作,以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好地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为安全可靠的外部环境。

  紧紧扭住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始终扭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奋斗目标,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纵览百年党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始终与人民休戚相关、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心中装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

  当前,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抓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国之大事”。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大幅增加,日益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我们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打开国门搞建设,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我们国家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成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长板。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要素禀赋的变化,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动能明显减弱,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亟待得到更好满足。面对不断抬头的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考虑了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当前,抓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国之大事”,关键要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同时,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扎扎实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国之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明确山林分配、战争时期发动群众植树,还是新中国成立不久提出要“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种起树来实行绿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再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始终是我们党每一项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在其引领下,采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织密生态环保法律网,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扎扎实实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国之大计”,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