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赓续红色血脉需弘扬光荣革命传统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需弘扬光荣革命传统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1-09-28 10: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郑士鹏(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源自于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积淀,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与至高追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深沉的人民情怀与改天换日的决心和意志。赓续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维系党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感和血肉联系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是对红色血脉的传承和延续,对绽放经典红色文化的时代光辉,对树立人们正确历史观,激励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深埋在红色血脉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长期伟大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等光荣革命传统,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凝结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从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的起源新生,到21世纪的世界第一大党,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从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这种红色血脉传承至今,源自于党和人民对光荣革命传统的无尚尊崇和自觉传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是经过革命的洗礼凝练而成的,是经过建设的探索总结而成的,更是经过改革的创新积淀而成的,饱含着无数革命志士的奋斗与牺牲,承载着党和人民之间迎击挑战、创造奇迹的团结力量,是在新时代教育人、涵养人、启发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历史永不停歇,记录了党和人民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光阴,是光荣辉煌、跌宕澎湃、艰苦卓绝的一百年。百年中,党带领中国人民奠基立业、谋篇布局、开辟未来,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和传承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民族赞歌,铸就了伟大建党精神,凝练了宝贵的光荣传统,推动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使中华民族重回世界舞台中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载入史册的伟大贡献。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能不知红色血脉的源头,就不能忘记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追随党的崇高革命理想与追求,既要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又要积极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真正将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

  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要运用党史教育引导人、启发人。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贯穿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之中,中国共产党用100年的漫长岁月诠释了光荣革命传统的特质与价值,使党的光荣传统成为了支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要大力弘扬党的光荣革命精神,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思想基础。党史以无形的精神力量彰显着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积淀。学习党史并非是简单地回顾历史,而是学习其中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与革命传统。党史中包含了丰富的革命传统内容,能够从历史轴线上清晰呈现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透过历史事件得到充分的说明。基于此,要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学习党史、尊崇党史、自觉弘扬和践行光荣革命传统的良好氛围。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历史结合起来,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要注重从党史中提炼那些发人深省、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故事,从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中搜寻能够体现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素材,述说好那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引导人们学习榜样人物的拼搏奋斗、甘于奉献、勇争先锋的精神,增强对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的思想认同,并从党史中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要写好红色文化的新时代新篇章。党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及自我革命的实践中走出来的,既是支撑党和人民不辍奋斗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精神成果。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烙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在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充分体现。近现代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完整地记录了党对革命传统的坚持与坚守,承载了党和人民忠于传统、弘扬传统的心路历程。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成长、发展、壮大和中华民族追寻民族解放、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真实写照,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要弘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需构建承载着共同红色记忆的红色文化体系,推进红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注重围绕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这一主题,创作推出一批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优秀红色文化作品,使包含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文化以短视频、纪录片、红色综艺、网络剧等形式走进大众视野。让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和内容以弘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为目标和主线,充分反映党的崇高理想信仰、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充分反映党一以贯之的革命传统,能够淋漓尽致地讲述好中国革命传统故事,细致地描绘历史人物和时代人物,从而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优势作用,以红色文化作品唤醒人们共同的红色记忆,激励人们自觉弘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真正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