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来源:北京日报2022-04-11 09:47

  作者:辛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如何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这就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历史方向,以伟大历史创造推动历史进步,以高度历史担当肩负历史使命,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历史方向

  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需要深刻的历史自觉和战略定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败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西方学者甚至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就到终点,再不会有什么新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自信从容地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中国共产党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坚毅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不仅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亦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全球治理体系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形成重大挑战。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共赢还是零和,在人类社会面临关键抉择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何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就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顺应历史大势,坚持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之路,不搞对抗,不搞零和博弈,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搞封闭,不搞唯我独尊,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风云变幻越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更加自觉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和应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高度统一起来,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营造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塑造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新样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擘画21世纪世界发展新图景,以高度历史自觉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演化。

  以伟大历史创造推动历史进步

  引领历史方向的历史自觉最终要体现为现实的历史活动,历史进步只有建立在具体鲜活的历史实践活动上才会有可靠的现实基础。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来不存在现成方案和标准答案,简单地把别人的“模板”拿来亦步亦趋搞“翻版”,只会落得邯郸学步的下场。在这个意义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体现为从本国国情出发,以战略的眼光、独立的思考、坚定的意志、艰辛的探索走出一条来自自己、属于自己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如此,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如此。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创造,也是把握历史主动推进历史规律昭示的必然趋势化为现实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伟大历史创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开创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比如,作为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创造出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标注出21世纪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新高度;又比如,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破题与全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社会整体走向现代化贡献出更具现实可行性的路径。

  走对的路要坚定不移继续走下去,做对的事情要一以贯之继续做下去。我们要更加主动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更加主动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思想,坚持“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更加主动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更加主动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品格和革命精神,随时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将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归结起来一句话,走自己的路,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以高度历史担当肩负历史使命

  历史主动以历史担当为基石。引领历史方向、推动历史进步、肩负历史使命,最重要的是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讲到,“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是价值自觉更是实践自觉,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历史担当。这担当体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就是敢于亮剑。面对一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对看准了、认定了的道路坚定不移。这担当体现在深化改革中就是敢于啃硬骨头。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担当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就是动真碰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全面从严治党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这担当体现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就是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这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正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以高度的历史担当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当代中国提供了更为广阔、更为丰富、更为积极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见微知著、因势利导、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适时进行战略转换和战略跃升,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在新的征程上,面对风险与挑战、困难与矛盾,我们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决不能碰到一点挫折就畏缩不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特别是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进行坚决斗争并且取得斗争胜利,不断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和更大荣光。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锻造强大思政引领力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