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汤志伟(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智慧治理研究院院长)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70%,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而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面对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被迫成为数字弱势群体,无法完全融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问题正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例如拿着现金的老人面对到处手机支付的商店手足无措;不会线上预约、拖着病体前往医院的老人被告知早已没号;没有智能手机,扫不了健康码和场所码的老人被商场、公交地铁拒之门外;高龄老人受困于“刷脸”“扫码”“线上支付”的新闻已是屡见不鲜。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一、老年群体难以逾越的三级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表示社会群体在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平等,从数字技术利用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接入沟”“使用沟”与“知识沟”。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接入沟”。“接入沟”以数字可及性为标准,指的是数字技术拥有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异。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这说明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没有接入互联网,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从接入意愿和接入条件二维框架出发,“接入沟”分为:具有接入意愿,但是现实条件无法接入;具有接入意愿,现有条件能够接入;条件允许接入,但没有接入意愿;没有接入意愿,也缺乏接入条件。在接入意愿与接入条件的双重影响下,困于数字接入鸿沟的老年人没有上网设备,无法有效获取到基本公共服务,难以享受到一名数字公民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使用沟”。“使用沟”强调的是由于社会或是自身因素导致的在技术使用上产生的差异,是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腾讯发布的《老年用户移动互联网报告》指出,基础性操作是老年人使用手机中的最大问题,由于使用功能障碍,手机的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一方面在于老年人自身的使用障碍,受经济资源、身体机能、学习禀赋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或许是支付不起智能手机的费用,或许是难以记住智能手机的复杂操作,不懂软件安装、不会文字输入,只能使用仅具有拨号等基础功能的老年机,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设计智能产品、推出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产品本身就带有使用门槛,存在字体不够大、验证码操作繁琐等情况,使老年人难以上手。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知识沟”。“知识沟”主要指利用数字技术产生的效果差异。信息作为数字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数字知识鸿沟使得老年群体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信息运用上困难重重。信息获取手段大多为书籍、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媒体的老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相信大众媒体的信息,缺乏自我判断的意识,常常受到网络谣言的困扰,更严重的则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生活受到巨大影响。此外,老年群体在使用政务APP、线上办理等事项上依然具有难度,常出现老年群体网络问政的集体失声现象,“知识沟”影响了老年人政治参与度,进一步形成“权力沟”。
综上,老年数字鸿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环境推力不够和主观融入动力不足共同导致了老年群体成为游离于数字时代边缘的尴尬群体。客观来看,市场逐利行为降低老人数字设备可及性与使用性,老年人智能设备的款式较少,适老科技应用不足。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政府与社会各服务部门的应用使得一部分老人在这样的智能化生活场景中难以适应。同时数字原住民创造的流行文化、网络语言等全新话语体系将老年群体进一步推向文化融入困境。主观来看,老年人生体机能的退化,不可避免地阻碍老人学习技能、操作设备。同时由于在学习上网的过程中学习速度慢、理解少、效果差,老人感知有用性与易用性低,较大的挫败感易使其不愿接触网络、不愿使用智能设备,科技恐惧、科技排斥等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数字融入。
二、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路径
政府加强引导,发挥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的作用。在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的过程中,一是加强数字薄弱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金与技术的政策扶持,普及电信服务设施,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增强老年群体的网络可及性。二是布局老龄产业,推进适老化改造。基于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银发经济”的力量不可小觑,要进一步抓好《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实施工作。三是保障老年群体用网安全,增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信息安全保护。尤其是要打击恶意捆绑、窃取用户隐私的信息犯罪,为老年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宣传,特别是在医疗、金融领域,普及基本防护知识。四是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在老年人软、硬件设备的数字融入中,一方面重视数字化推进的人文关怀,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另一方面保留传统线下服务,与智能服务相互配合。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激活老龄产业市场。在智能数字设备的供给端,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加强老龄智能终端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发展乐龄科技,满足老年群体信息、生活、娱乐、社交上的个性化需求,保障其安全舒心使用。比如操作简单的智能手机、具有老年属性的智能家居等等。二是更多采用对老年友好的新媒体设计,对老年群体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提供适老化内容,设计适老化界面。比如网站提供老年模式,采用简洁的图标、放大的字体方便老年人浏览观看。三是拓展智慧养老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整合养老资源。
社区动员志愿力量,构建社会帮扶机制。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场域都在社区范围之内,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是促进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有效途径。社区、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可以到户联络老年群体,建立老年群体档案,针对独居、失独等老年人建立特别帮扶机制;开设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网络文化解读等老年课堂,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提高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技能;此外还可以借各类体验宣传、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数字新产品、新技术,以亲身体验帮助老年人适应现代数字生活。老年群体在活动中不仅能学到基本技能,还能交到同辈朋友,并在朋辈学习中相互激励,克服在数字融入过程中的消极情绪。
家庭积极“数字反哺”,调动内部成员支持系统。年轻一代生于互联网媒体时代,在网络环境中具有天生的使用优势。家庭作为最小单元的支持系统,以代际互动促进数字反哺,可以有效带动老年人数字融入。面对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不会线上联络的老一辈,年轻子女的教育反哺能够为家庭老人提供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面对面地教长辈新媒体使用,即时互动让长辈第一时间获得体验反馈,遇到困难时也能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不仅能有效帮助老人掌握上网技能,还能通过子女的陪伴增强老人效能感与满足感,避免数字排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融不融入数字社会也是个人的选择,不能强制所有老年人都掌握数字技术,他们也有断连的权利。社会应尊重其选择,在各行业、各部门数字化进程中为断连群体保留通道,保障断连群体的权益。同时,数字融入也需要防止数字沉迷,老年群体也有可能产生网瘾问题。在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同时,倡导健康、理性上网也非常必要。
(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院科研助理叶昶秀对本文亦有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深圳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深圳民生‘七有’研究”(SZ2021A0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