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3-01-17 09:51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光明网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推出“理响中国之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五季”专题视频。13位党校教师以独特的青年视角,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生动鲜活的理论故事和“高颜值”的理论视频,推动广大青年与党的创新理论“共情”,打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力作。

  本期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教授邓莉,解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文字实录】

  我们的党之所以叫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党。大家知道当今世界上有多少个共产党吗?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30多个政党,仍然保持共产党的名称,或者一定程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中,没有一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体量如此巨大却能团结一致、历经种种挫折仍然生机勃勃、造就中国奇迹并且引领人类文明进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精辟回答:“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那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科学性。在人类思想史上,它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行,在于它的人民性。它站在人民的立场,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行,还在于它的实践性。它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它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中国问题、指导实践创新。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呢?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有两条根本途径。

  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源于实践,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扑下身子、扎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最丰富、最鲜活、最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的十八洞村,他为了解真正的贫困村而来,为解决扶贫难题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石拔三的家。石拔三老人不识字,没看过电视,她不知道,拉着她的手拉家常的,是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拉着老人的手,走进她家小木屋,揭开米仓盖子问粮食够不够吃,走到猪栏边看养的猪肥不肥。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他边听边问,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出主意、想思路。就是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要求脱贫攻坚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扶贫工作的具体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他和人民群众拉家常,去各行各业调研,他最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最清楚哪些问题急难险重、最明白党和国家事业的困难挑战。正是深入调研、丰富实践和不断探索,成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第二条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只有植根于本国文化沃土,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福建省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一面墙边,驻足凝视良久,这面墙上印着朱子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惟邦本,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至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新时代的治国理政中,运用到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挑战应对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鲜明特点,这就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到“为世界谋大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些新表达、新思想,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髓,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贯通与发展。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陕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阳市考察。

  1938年,正是在延安,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科学命题。在瞻仰延安革命旧址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

  在河南安阳,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考察了殷墟遗址。在殷墟博物馆中,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地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他深情地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重回革命圣地,是为了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探访中华文明源头,是为了更加自信自立。总之,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是为了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将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我们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发出的呼吁来互相勉励吧:“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出品人:杨谷 林振义

  总策划:陈建栋 孙晓莉

  总监制:吴丛丛 黄伟

  策划:蒋正翔 施墨

  监制:张晞 李澍

  统筹:韩丹 桑熙 陈航

  编辑:徐倩阳 刘梦甜

  编导:路天悦 梁爽 常世林

  设计:王爱民 杨经国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光明网联合出品

 

  相关阅读: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解码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