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释放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动能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释放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动能

来源:经济日报2023-02-20 10:10

  作者:刘向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日前,在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出现了不少硬核装备。这些装备都来自于现实,属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是为影片拍摄提供的产品技术支撑。当下,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机器人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移动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做很多工作,甚至一些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应用场景。而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加速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我国移动机器人已具备很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智能化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制定了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创新,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融合应用,从而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加速发展。当前,移动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可批量应用的时间窗口,正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景,而工业智能化提速也带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另据统计,2021年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出货量占到全球的40%,工业市场规模达126亿元,年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优势明显。有的移动机器人在定位导航、环境感知、系统调度、协同控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适应人类不能胜任的危险繁重、复杂多变的动态作业环境,现已深入应用在制造业相关领域及关键环节,能更好地服务于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并使其发挥更大功效。

  举例来说,晶圆制造车间需要无尘处理,人工操作往往会造成一定污染,难以满足晶圆制造的高精度要求,使用移动机器人成为优选项。鉴于此,有的企业研制出移动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晶圆生产车间无尘问题。随着技术进步提速,移动机器人技术朝着更高柔性、更高精度和更强适应性的方向发展。随着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严重等引发的人口结构变化,更多移动机器人将替代人工用于工业各种场景中,并得到批量的应用。工业互联网场景中,有的企业推出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已在大量使用移动机器人,极大地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同时,我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应用尚面临一些挑战。目前,长期自主移动和大面积覆盖移动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有效突破,致使移动机器人尚有局限,不能完全适应更加复杂动态的制造作业场景。产业链尚存薄弱环节。长时间运行尚需大容量数据存储和超强运算能力支撑,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感知器、高性能电池等关键元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国产零部件尚难以高可靠地适应高温、极寒、高腐蚀、强辐射等环境条件,往往导致后期运维成本偏高。此外,有实际需求的工业应用场景并不算多。受制于技术产品性能,目前移动机器人限用于巡视查验、物料配送、生产作业等常规工作,更大批量、更多场景的工业应用需求有待挖掘。

  高质量发展移动机器人产业,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多措并举。

  一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出台促进机器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的有效支持政策,设计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激励相容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尤其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应用市场需求。集中攻关突破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力研制出新一代高精度、高柔性、高适应性的增强型产品,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移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切实提升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

  二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将移动机器人技术与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起来,提升工业移动机器人综合性能,将其打造成为各行业争相应用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帮助工业企业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

  三是拓展多层次工业应用场景。继续推动在电力、煤矿、钢铁、石化等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拓展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的高精度、高柔性等复杂场景应用,加快推动移动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使其更好地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