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来源:《红旗文稿》2023-03-31 09:39

  作者:柴尚金(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作主旨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政党的价值理念、领导水平、治理能力、精神风貌、意志品质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的前途命运。”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近代以后,在封建腐朽统治和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走现代化之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各种工业化、现代化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引领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新的组织来凝聚现代化建设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引发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深刻变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由此“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由此“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这个创新集中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和物质文明的现代化,而且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现代化,体现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意义,指出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度肯定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创新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述,从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目标原则、内在动力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特色,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迥异于以资本为中心、贫富两极分化的西方现代化的重要之处。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是在残酷血腥的“圈地运动”和对外殖民掠夺基础上起步的,始终受“资本逻辑”制约,目的是为了资本扩张和利润增殖。这种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仅解决不了共同富裕问题,反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与西方现代化伴生的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等弊端。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政策前后不一、朝令夕改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一旦确立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通过持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促进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发展,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道路得以形成和拓展的根本保证。回顾中国现代化探索实践历程,“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果没有具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就无法在艰难复杂、严酷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动员和凝聚各种力量投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更无法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历史上,只有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经过历史和人民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能够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才能始终凝聚人民共识、代表人民利益,锲而不舍地追求现代化目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世界意义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着不同的逻辑和推进方式。历史上虽然有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照搬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依赖外部力量获得成功。那种不顾自身国情和发展方位,一味追寻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做法,结果都事与愿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又蕴含着其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内在价值,具有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动人类进步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现代化模式多样性特征,丰富了人们对现代化的认知。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邃认识和准确把握,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也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始终把自身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新助力,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还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靠武力霸权掠夺他国自然资源、侵害别国利益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而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国14亿多人共同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而不是对世界的威胁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往往导致世界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发、霸权争夺和战争冲突不断、地球资源环境枯竭恶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与西方丛林竞争、零和博弈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中国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着眼全球共同发展,始终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选择。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创新中华文明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