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法治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贸易投资合作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翟国强:积极稳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机关党委副书记翟国强认为,法治领域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积极稳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首先,法治领域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决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别国法治模式和做法。其次,法治领域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法治领域改革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秉持法律的准绳、用好法治的方式。应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洞察社会治理逻辑,把准时代脉搏,科学设计制度,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以良法善治引领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再次,法治领域改革必须将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价值目标。应当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贯穿改革始终。最后,法治领域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建南: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细落实。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抓好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致力于补短板,针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卡点瓶颈,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针对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从战略上进行谋划和推进,提升整体效能。继续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统筹推进教育体系中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四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增强问题意识,聚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践遇到的新问题、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愿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等,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摘编自《人民日报》
【孙芊芊: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深度融合】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孙芊芊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日益显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迭代更新和普及应用,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载体。科技作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力打造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生态的同时,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不仅有助于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使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提升。还有助于丰富文化资源表现形式,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科技和文化相融合的新型文化消费,具有明显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物联网、云计算等适应消费需求的新技术已广泛渗透至文化资源挖掘、内容生产、产品传播的各环节,延伸了文化价值链条。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形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推动文化与科技进一步深度融合,需多方发力。一方面坚持系统观念,推进行业互融、资源共享、人才协同培育,多措并举增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攻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运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全链条创新。同时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需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明确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方向及重点领域,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摘编自《经济日报》
【汪泓、高凯:加快发展贸易投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教授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高凯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尤其需要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贸易投资合作新机制、新模式,首先要优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制度政策体系,持续深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金融配套服务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国别合作朋友圈。利用好战略机遇,加强中欧新一轮经贸合作,筹办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高层新一轮对话,打造稳定互信的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系。增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其次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领域制度型开放。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制度型开放平台,探索建立适应和引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国际规则。最后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采用前沿技术升级完善新贸易基础设施。提高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水平。推动技术标准统一及构建数据同步机制。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