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单边滥施畸高关税损害全球产业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美单边滥施畸高关税损害全球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5-04 10:23

         作者:肖忠意(审计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加强对话与沟通,以确定的战略选择应对困难挑战,将美国关税的全球霸凌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重构动力。

        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世界各国在产业链上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国际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贸易额增加到了33万亿美元,展现了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激进的“对等关税”政策,提高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无视全球经济发展,奉行单边主义,对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滥施“对等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多边贸易制度和规则,不仅将推高美国自身通胀压力,扭曲美国国内市场供需结构,无助于解决其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也将不断加剧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链脆弱性,对全球经济长期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世界贸易组织预判,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总体萎缩约1%,较此前预期大幅下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美国加征关税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率降为2.8%。

        贸易政策不应是美国单边税收霸凌的工具

        关税设置的一个本意是保护本国幼稚产业或关键产业,但是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是肆意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采用极端的手段达到打破全球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强行塑造“美国价值链”霸凌伎俩。对欧洲等发达国家加征关税,通过关税捆绑技术壁垒,迫使别国将重要产业向美国转移,以牺牲其国家利益换取企业利益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做到产业链本土“全覆盖”,维系美国产业技术代际优势。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制造业出口大国,2024年商品出口额为1.68万亿美元。“对等关税”正在削弱德国曾经建立的工业竞争力,将导致德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15%左右,2025年至2028年间累计直接损失约2000亿欧元。而“对等关税”造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萎缩,则可能间接导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10%的连锁反应。美国是法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其中航天设备的出口规模占比最大,美国对法国宣布“对等关税”可能造成法国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产业工人失业风险增加,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至0.7%。尽管美国又提出了90天的“宽限期”,但是至今仍未见实质性推动,法国市场对美国的“空头支票”保持高度的警惕。2024年英国对美国货物出口总额约为587亿英镑,其中汽车、医药和化工等行业对美国市场依赖大,如果美国对英国商品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不仅将导致英国GDP增速放缓至0.8%,而且可能加大欧洲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在亚洲,日本虽然是美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是也不能幸免“对等关税”的影响,美日互征25%关税,将直接冲击日本核心产业,导致其出口规模降低3.7万亿日元,GDP下降0.6%。

        畸高关税更是大国的道义缺失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机制,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和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产业发展提供帮助。中国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43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政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以高额“对等关税”压制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以技术封锁和市场挤压为压制手段,固化“中心-边缘”的技术分工体系,迫使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继续承担低附加值角色。美国无视多边贸易的利益平衡机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美国的处在低端产业链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例如,柬埔寨49%、老挝48%、越南46%、缅甸44%、文莱24%,试图进一步掠夺全球产业资源。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所面临的高额关税,抵消了其在劳动力上的优势,一方面,阻碍了其他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产业转移,阻碍其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的努力,导致新兴发展中国家长期被动处于“技术停滞”,并被固化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另一方面,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内部产业链高度关联,这意味着差异的“对等关税”将恶化东盟成员国供应链的网络关系,引发区域内产业链的重大调整,从而威胁区域价值链安全。

        此外,美国还对51个非洲国家征收出口服装及纺织品等10%-50%不等的关税。众所周知,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也是全球产业链最薄弱的地区,同时,非洲国家出口导向型行业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轻工制造和农产品等对关税冲击高度敏感的行业,因此,美国特朗普政府不但不对其发展施以援助,反而对非洲挥舞关税大棒,凸显其道义缺失,将可能给非洲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外部冲击,也冲击全球产业链下游环节。即便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南非实施30%“对等关税”一旦落地,将严重冲击南非汽车工业、化工、矿产、金属等多个产业,拉低南非经济增长,提高相关产业的失业风险。

        将美关税霸凌转化为产业发展重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在全球产业链发展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应保持产业发展的定力,加强对话与沟通,在充分做好全盘筹划的基础上,以确定的战略选择应对困难挑战,将美国的关税大棒的全球霸凌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重构动力。

        一是美国滥施关税大棒试图获得的红利只是政客一厢情愿的幻想,违背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规律。世界各国都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是产业的孤岛,开放与合作是世界共同发展的桥梁。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在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更高层次的产业链协作网络,发挥“一带一路”、RCEP、金砖合作等多边框架作用,规避单边关税壁垒,降低贸易成本,鼓励全球上游企业在拉美、非洲、亚洲等国家布局,形成健康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二是世界主要大国要重拾大国责任,孤立单边主义政策,维护全球贸易体系。主要经济体国家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奠定符合各国利益的全球多边秩序,加强对新兴市场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的技术输出,不断深化与东盟、非洲、拉美的合作,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向产业链上游攀升,为经贸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的规则,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合作,不断优化国际规则,尤其是加快国际产业深度合作领域的标准制定和调整,以更高水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为国际产业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 责编:郑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